第25章 不同(第5/7页)

披着衣服起床,写了封信,让梁九功安排人往承乾宫里传。等了半天后,梁九功回话说门锁了,去不了后宫。

是了,他给承乾宫里传信,一直没让声张。上了门,没他的手令,就是大内总管也叫不开。

康熙重新躺回了床上。约摸过了十多分钟的样子,又爬了起来。

信不送出去,内心焦躁。

不多时,已经睡着的佟宝珠被值夜的彩云唤醒。她当时一惊,还以为乌雅氏出什么事了。

这是她近期最上心的事。

彩云说:“乾清宫送来的信,奴婢看送信人挺急。只好把娘娘叫起来了。”

“贵妃睡了吗?”

佟宝珠看到这五个字,抚了抚额。问道:“送信的人呢?”

“在外面候着呢,等着拿回信。”

“你跟他说,本宫睡着了。”说完,又躺下。担心彩云继续跟她说话,翻了个身,面朝里。半夜被叫醒,不容易睡着,要赶快睡。

彩云不知道信里是什么内容。半夜叫门,肯定是了不得的大事啊。娘娘也太任性了些。

她走出去,对送信的小太监说:“娘娘最近睡眠不好,好不容易睡着。我想了想,还是不唤醒的好。麻烦公公再跑一趟,问问万岁爷急不急,要是急,我再把娘娘唤醒。”

肯定是急!

不急也不会半夜叫着开宫门。开一次宫门,要经五个人呢。这还是梁二总管拿着万岁爷的手令直接找的侍卫首领,侍卫首领又找的羽林卫。

贵妃娘娘身边的人,小太监也不敢顶撞。只好又跑了一趟。

康熙得到这个答案,没想头了。沮丧地说:“不急。不用再去了。”

次日早朝,人人都说瑞雪兆丰年,今年下这么早的雪,明年肯是个丰收年。朝堂上一派喜气洋洋。

下朝后,天晴了,太阳出来了。

心也跟着豁然开朗。

康熙让黄忠去承乾宫传口信,晚上他去承乾宫用膳。

中午他去了慈宁宫。

“皇祖母,乌雅氏若是生个阿哥养在哪里合适?若是生个公主养哪里合适?”

这个问题,太皇太后反复琢磨过多次,康熙不提,她不好主动先说。

孙儿大了,不再事事向她问询,征求她的意见。说好听些,那是为了她的身体着想,往另一处说,那是不喜欢别人对他指手画脚。

太皇太后今年六十六岁。年轻的时候,男人心里眼里只有她姐姐,可惜她姐姐是个福薄的,生的孩子折了,自己也香消玉损。男人经受不住打击,不久之后也跟着去了。

她扶持了六岁的儿子登基。儿子终于长大,能独立支撑时,却也是被一个女人拴着了心。女人死了,他也不想独活。

只得又扶持八岁的孙子登基。

她最怕的就是孙子走她男人和她儿子的老路,栽到女人身上。所以对他身边伺候的人严加管束,对后宫女子也是严格挑选。预防孙儿坠到某个人的情网里头。

后宫的嫔妃不少,身份也各有不同,但没有一个似那两个女子一样才貌双全,又温柔多情的。

她的安排很有成效。皇帝二十五岁了,孩子也生了几个,心思没被女人分走半点。

就是后来佟佳氏入了宫,皇帝对她的态度也是淡淡的。

可正是因为皇帝的心思全部在朝政上,比他的祖辈父辈做事更有心机,更加老辣,早早的就想独立自主,不想让别人对他指手画脚。就是她这个把他一手扶植起来的皇祖母也不例外。

瞧瞧是怎么对待她娘家人的,花朵一样的姑娘,硬是被他扔到冷宫里了一年多。她也不想过问。做了一辈子的坏人,老了,不想再做坏人,不到万不得已,不想逆皇帝的心思。

“皇帝是怎么考虑的?”太皇太后反问道。

康熙笑着接话:“孙儿是打算,无论男女都不再送出宫,放在皇额娘那里养。皇额娘身子康健,又有养儿经验。”话里带了余地,“孙儿尚未拿定主意,所以来请皇祖母示下。”

太皇太后没有丝毫犹豫地说:“放贵妃那里多好!贵妃管着后宫,做事稳妥,对这个孩子也上心。瞧瞧把乌雅氏照顾的,就是亲娘来也挑不出错处。至于太后嘛,她还年轻着呢,以后有的是孩子给她养。”

顿了片刻又说道:“后宫交到贵妃手里,就没出过大乱子,待嫔妃们也真心。元后和继后那时候,也做不到如此。哀家一直想着,赏她个什么好呢。后宫她管着,她什么都不缺啊!一时间也想不起来有什么赏的。这下正好,她现在就缺个孩子。”

肯定地说:“给贵妃养吧,正合适。”

太皇太后说话的时候,目光一直落在拨动着佛珠上,没去看康熙的脸色。

康熙笑道:“皇祖母说的有理,孙儿听皇祖母的。”停顿了片刻后,又说:“孩子落地儿后,先让乌雅氏养三个月。三个月后,再抱给贵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