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修BUG(第3/5页)

他们这一群人里显然有认识甲字牌里的人,想要过去说话,蠢蠢欲动的,被看出来喝止了:“不许多话。”也没说谁,不达都安静下来了。

唐瑾对于县学的构造不太了解,只感觉等六十人进了一个坐北朝南的大堂内,六十个小孩子站在中间也不太挤。

这是唐瑾第一次看到县令,看着二十出头的样子,很是年龄,让唐瑾很是佩服,这应该是二十出头就考上进士了,这几乎是逢考必过啊,牛!

只是大家刚站定,就听到县令开口:“有典谟,有训诰。”

三字经唐瑾背的太熟了,一听这话,条件反射的应道:“有誓命,书之奥。我周公……”

应到这里,唐瑾仰头望着上边的县令,发现他就是要考人的意识,也就没停,继续道:“……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到了这个时候刚已经在唐瑾念了两句的时候反应过来却不敢跟的人胆子也壮了,跟着背道:“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县令坐在上首点着头,下边站着的六十人看他挺满意的,大部分人的声音都大了起来:“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县令点了头,又压了压手:“好了。”

唐瑾立刻停了下来,大家也停了下来。

“四百载,迁夏社。”县令说道。

有了上次的准备,这一下子,大家都比较灵了,大多数人都跟了上来:“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

县令点了点头,不出声了,唐瑾在心里接了一段: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蠃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诶,没学《三字经》之前,他从不知道三字经囊括了地理、文学、历史、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要是小时候就学过,真的挺好的。到现在四千年的文化传承真不是盖的,蒙学里的知识就挺开括眼界。

祖先的智慧真是让人佩服的。

接着,县令又考大家《千字文》道:“遐迩一体,率宾归王。接二十四字。”

有前两次考验,大家这次接的很快了:“鸣凤在树,白驹食场。化被草木,赖及万方。盖此身发,四大五常。”到了这里的时候,唐瑾自动停下来了。

也有人是跟他同时停下来的,不过还有人继续念了下去。

这一次过后中,唐瑾明显的感觉到了县令的目光众他和几个背的快的人身上扫过。

考过后又考《千家诗》:“诗家清景在新春。”

“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大家跟着背着。

这是杨巨源《城东早春》,唐瑾觉得这诗很好记,在前世他曾听过,虽比不得李杜的诗,应当也红过了。

不过,这么简单的诗也是有人没有背出来的。

县令又道:“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

这是《孝经》感应章第十六里边的,全书也就十八章,是后边的了,唐瑾和背过的人接着背:“宗庙致敬,不忘亲也;修身慎行,恐辱先也。”

因为县令说的前边还有一句“故虽天子”,很多人被打乱了顺序,有些顿了一下才背下去。

县令拍了拍手让停下来,伸出手,第一个就指了唐瑾,然后再接着指了下边的几个人:“你们几个,站到这边来。”

唐瑾过去了,大家本来心下还有些怯,一看,被点到的几个人都过去了。

接着又点了几个人,唐瑾看出来了,那一拨人是背的不熟的,他旁边一个人声音就有些含糊。

县令这次的方法很直接:“没背过《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的人站出来。”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一个胆子小的哭丧着脸站了出来,另外就有三个也跟着站了出来,有三个都是被点了名的,另一个在中间那里边。

接下,县令的手段就比较粗爆了:“人之初,性本善。”

后边的再熟不过了,大家都接了下去。县令从座位上下来来了,走到众人前边,认真的盯着几人的嘴巴看。

一直等到背完,也没有让人停下,县令点了几个人出来,又看了看一旁的一位夫子与那天唐瑾见过教喻,两人都点了点头,县令就将人点到一边,继续检查《百家》。

刚开始的时候没有考《百家姓》,不过这也短,大多都能跟着背上来,再考《千字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后边的唐瑾都背过了,一字不差的背过,县令又考了大家一部分的《千家诗》,后来,又考《孝经》。

前边的还可以,等到后边的《孝经》这里,前边有一大半能跟上,慢慢的就不行了,背到后边就只剩下一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