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第2/4页)

“书记安排我暂时在供销社负责,不用我陪着,你告诉夏大队长一声吧。”林主任看着自己身边来来往往的人,直接把自己不能去平安庄的原因说给王彩霞。

这跟自己在红星供销社的处境有啥区别?王彩霞觉得是自己连累了林主任,惭愧的说:“主任,要不你还是自己给菊花打电话说一声吧,我怕自己传不清楚。”

林主任直接拒绝了王彩霞的好意:上头的政策往往是好的,可下头难免会出现歪嘴和尚,矫枉过正,把经给念歪了。现在四处都在拔乱反正,唐书记是不是歪嘴和尚,到平安庄之后就能明白。

最主要的是他相信夏菊花,觉得她能应付得了唐书记。别忘了,现在平安庄的编织组,可不单单是给自己赚钱,他们挣的外汇,几乎占了L省的三分之一。唐书记真敢对编织组做啥小动作,别说省供销系统,地区供销社都不会让他得逞。

夏菊花也是这样认为的,所以让平安庄的社员该干啥干啥,她自己也守在方便面厂的工地上,并没有留在大队部特意等着唐书记到来。

搞笑的是唐书记第二天并没有真如他所说,来到平安庄,而是直到三天之后才出现在平安庄生产队,估计是想给夏菊花一个出其不意。

结果出其不意的是他自己:虽然已经到了冬闲的时间,平安庄生产队平整的村道上,并没有啥闲人走动,其他村庄因为太阳正好、靠在墙根扯闲话的人,在平安庄更是一个也看不见,只有村口处隐隐传来人们的说笑声。

“哈,平安庄生产队还真跟别的村子不一样啊。”唐书记并不急着找人打听夏菊花的去向,而是推着自行车,慢慢走在村道之上。

这样用沥青铺成的村道,唐书记还真是头一次见——现在除了一些临近省道国道的村子前面有一条公路,其余农村往往是黄土道,哪有平安庄的街道干净整齐?

尽管街两旁的院子看起来散落了些,三条明显的村道却按自己的路线铺上了沥青,最终都在村口的主路上汇合。哪怕没有沿街的院子与院子之间,也有碎砖铺成的小路相通,可以想象得出,哪怕夏天雨水再大的季节,走在这样的路上也不担心踩上两脚泥。

更让人惊奇的是,路上看不见农村常见的牲口排泄物,走起来时刻看着脚下担心污了鞋子。出门不踩两脚土或是踩上点牲口粪便,这还是农村吗?

跟着唐书记一起来的人,是县供销社采购科的一个小科员,姓李,以前也随林主任来过两次平安庄。听唐书记对平安庄的评语,他告诉唐书记:

“平安庄生产队的确不一般,这条路就是他们社员集资修建起来的。因为夏菊花是大队长,所以这路不止修到平安庄,连往西的另一个生产队,也跟着修通了柏油路。”

“集资修路?”唐书记可是头一次听说:“咋能让社员集资修路呢,这不是给我们政府抹黑吗。他们是不是对交通局不满,用集资修路的办法影射交通局不作为?”

李科员刚才还挂在脸上的笑容来不及收回,有些尴尬的看着脑回路清奇的唐书记,开始后悔自己为啥觉得跟唐书记来平安庄生产队考察,是一个美差。

他是不服气林主任一个乡下供销社的,咋就那么好运气到县供销社,还直接当了采购科长,又上当了供销社主任,甚至希望抱住唐书记这根大腿,最好自己能取林主任而代之。

可并不代表李科员不明白,平德县乃至供销系统,从上到下对平安庄或者说对夏菊花的态度。按理说唐书记是从地区供销社下来的,应该很清楚,地区供销社对夏菊花也是有求必应才对——半年的时候,夏菊花的小儿子就招工进地区供销社上班了,还带走了老婆孩子的户口,地区供销社直接分给了单元房,这在供销系统都传遍了好不好?

唐书记正一心推车往村口传来说笑声的地方走,没发现刚才还给他介绍情况的李科员,已经落后自己好几步——他已经看到说笑的人群,也看清了那些人为啥说笑得那么大声。

他们正在盖房子!

一九七七年底的农村,很多地方社员还吃不饱饭的时候,平安庄生产队的社员,竟然在盖新房,还不是盖一处:从地上已经打好的房梁可以看出,至少是两处新房,每处新房还不止正房,连东西厢房的房梁都有。

面南背北的正房,四墙眼看着快垒好了,竟然是青砖的!房梁边上还堆着好些青瓦,很明显,他们盖的不是土坯房,而是砖瓦房!!

唐书记再次被震撼到了,轻轻感叹一句:“平安庄的社员可真有钱。”

结果他感叹完了,以前接话十分及时的李科员的声音,并没有马上响起,唐书记终于回头,发现李科员正张大嘴,吃惊的看着盖房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