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036(第3/4页)

这种下滑针对的是除开门市部,供销社,以及国营商场外的私人个体户那里所销售的价格。因为在还需要布票才能购买的时候,那些私人个体户所卖出来的价格那可比国营商场里面贵多了。

周胜男就又问苏启航:“那这回这些布料和衣服,咱们还是往外出货吗?”

“出货也行,零售也行……”苏启航就说:“等我去把那个体会的营业执照一办,咱们就把楼下的三间门面都开了。”

按照苏启航的想法是,之前好不容易跑来的那些固定小商贩客户,他肯定是不舍得就此丢弃了的。虽然说,出货给他们,利润是变少了些,但是他们要的量大啊!而且一批一批的货出出去,可比零售要省心省力的多了。

但是呢,他家房子这地段又特别的好。所以那三间大门面,苏启航也舍不得只当仓库去用。既然这样的话,干脆就把它弄成既是做批发的地方,又是搞零售的门市。

不过这样一来,店里就肯定需要长期守着的人了。

好在嘉宝现在已经满了周岁,且还有周爷爷跟周奶奶帮着看顾着,那么收钱这一块,周胜男就可以胜任,然后再在店里招那么一两个帮工的就行。

而且,苏启航不跑外面拿货的时候,店里生意他也能看顾一下。

在家里面跟周胜男这么商定好了后,第二天一大早,苏启航就带上户口本什么的,上工商局去办个体户商业执照了。

现在县城里边搞个体户的也多了起来,苏启航这样的并不打眼。工商局那边收了资料和钱,没用上多久功夫,苏启航就拿到证件了。

证件办下来之后,就要开始给下面的门店打各种摆放货品的柜台了。这就又花了苏启航不少的时间,然后为了能早点把这些货品销售出去,苏启航在柜台还没来的时候,往那地上铺了一层蛇皮袋子,然后把那些货品直接堆上面去开始往外卖了。

但就是这样简陋到了极致的新店开张,苏启航这店里的生意却出乎预料的好得不行。

之前那些一直跟苏启航拿货的小商贩就不说了,在苏启航特意跑了一趟,一一去通知了一遍后,那些人立即就跑店里来看货了。

虽然这次苏启航拿来的货品价格,对比之前的显然是要贵了不少,但是那些布料不再局限于以前的那些一看就知道是积压下来的旧货了,多了很多颜色鲜亮的新款布料。

再就是衣服,苏启航这次带回来的可全都是外边流行的新款。

这让那些来看货的小商贩一面纠结着这价格比以前贵了,可手里面拿货的速度却并不慢。因为价格是贵了,但这货显然更好了呀!

批发的生意这么好,零售的也不差。

苏启航这门面位置好,距离那国营商场又不远,这就导致他这店一开业,就有很多上国营商场去逛的人都知道了有这么一家专门卖衣服和布料的新店了。

然后每天上店里来买东西的人,挤的跟什么似的。弄得苏启航本来没想那么快招人来帮忙的,都不得不临时骑上他那辆三轮车,跑苏家村一趟,不仅请了两个帮工的来了,还把钱多娣跟苏德平也从家里接过来,帮着看店了。

那钱多娣跟苏德平一辈子都没做过生意,压根就不会卖东西啊。但是呢,这一点都没关系!

他们俩来了后,就站在门口放着的那高凳子上,一双眼睛紧紧的盯着店里的人群,别让人趁苏启航他们不注意,把店里的东西偷走了就好。

毕竟这两年,县城里比以往确实乱了些。尤其是一些小偷小摸的,真就不要太常见了。像苏启航现在店里这么好的生意,难保就有那么些人动了心思,跑这边来浑水摸鱼了。

至于那两个被苏启航急忙请过来的帮工,就是之前也帮着苏启航卖过棉布的,而且是卖的那些人里边卖的比较好的两人,也算是有经验的那一波,因此,他们来了之后,苏启航跟周胜男这才有种能喘气的松快感了。

然后那边周新民跟赵满英,还有杨建忠,周想华他们知道这边生意忙,一有空也会在店里帮点忙。

正是因为这种帮忙,让杨建忠见识到了这生意的火爆。

在店里帮忙了几天后,这天,杨建忠回到家里后,再也忍不住就跟周想华在那里咋舌了:“姐夫那生意,怎么就这么好做?”那些上店里来买东西的人,感觉就跟东西不要钱一样的。然后那钱呢,就哗啦啦的往口袋里流进去了。

虽然在这之前,杨建忠就知道苏启航能挣钱。

他跟苏启航第一次见面是在周家,那时候还是周胜男把外面还在卖菜的苏启航给拽到家里来的。

当时杨建忠听见周胜男在那里跟赵满英和周新民说,苏启航卖一趟菜能挣三四十块,心里就羡慕的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