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061(第4/5页)

另外的三家店里边,也有一家破万了,销售额是一万出头,就是C区的那家T字型转角门面。

最后五家店的销售额合在一起,一共是五万三千多块。

这五万三千多里边,苏启航的利润平均值是百分之四十三,也就是说服装市场开业的第一天,苏启航就挣回来了两万多的毛利润。

苏德平见着堆在那里的一大堆的钱,人都开始发虚了:“你娘说的对,你这不是在抢钱,你这是在弄印.钞.机了。”

因为就算是抢钱,除了去抢.银.行以外,别的地方他也抢不到这么多的钱了。

苏启航对这销量倒不那么以外,因为他有注意看了,今天自家的那几个店铺里边,陆陆续续的来了好几波的人,对准店里的那几个价格特别占优势的款式,几乎是以扫荡的方式将它们购买了去的。

不仅如此,其他一些价格优势没那么大,但却一看就知道是很时兴的流行款,他们也拿的不少。

苏启航就猜测,这些人应该是省城其他服装销售聚集点的个体户或者是商贩们。上这边的服装市场来打探情况了,在这个打探的过程中,他们对店里的款式和价格心动了,这才临时起了拿货的心思。

毕竟省城那么大,并不是所有人都会跑火车站这边的服装市场来购买衣服的。也不是人人都会知道,自家这边铺面里的衣服售价那么的实惠。

想到这些,苏启航本就动了的心思又想到了一个点。但因着周胜男不在,生意上的事情跟苏德平商量了,他也不懂。

苏启航就暂时摁下了这些心思,只跟苏德平说道:“爹,你得知道这是因为咱们店里货品好,价格又便宜。所以生意好也不奇怪,毕竟这些优势都是你儿子我先前拿大本钱一年一年的堆出来的,旁的人在拿货渠道上就输给了我,那生意肯定是干不过我的。”

像今天,苏启航带着他爹苏德平从A区巡查到C区,一家一家的铺面看过去的时候,他们就注意到了,要论店里的人流量,还真就是他们这几家铺面最多。

苏德平听得一脸似懂非懂的,心里就觉得自家老二是真会做生意。

苏启航跟他爹大致讲解了生意好的原因后,就开始说正事了:“爹,铺面那边生意的事,不用你去管。你这边就主要帮我盯着那边修建的房子,以及每天下午四五点的时候,上商铺那边把钱收了,拿到服装市场里边的银行里去存起来。”

其他的事情都能让帮工们去做,唯独每天收钱的事,那必须是苏启航特别信得过的人才行。毕竟五家铺面,一天收上来的钱是真不在少数。

哪怕是苏家村请来的熟人,苏启航也做不到把这么多的钱,每天交付到其手上去。

而他自己呢,时不时的又需要跑外地拿货,不可能做到每天都待在省城的。

周胜男也不行,她得管着县城那边的老生意。所以唯一能让苏启航放心的,现在也只有苏德平了。

好在这个服装市场是省城为了推动经济发展,重点打造出来的一个项目。也因此这里边有巡查的工作人员维持秩序不说,周边各种设施也配套了起来。

单就服装市场里边,就配置了一家银行入驻。

而且那一家银行还就在A区的大门口那里。

苏德平完全可以每天提前一点时间上店里去收一次整钱,赶在银行关门前把它们存进银行里。这样的话,他也不用像之前的钱多娣一样,每天拿着那么多的钱担惊受怕的了。

苏启航还教苏德平:“收钱的时候,带着本子去。哪一天收了多少钱,爹你签个字,让店里管事的帮工在后面也签字。”这样是怕后面闹出纠纷。

至于货品的售价,苏启航这边为了方便管理,每一个款式的售价都是他这边定好的,在售卖的过程中是不允许帮工们低价或者高价往外出的。

实在碰到那种抠唆的顾客,苏启航的办法是,送一些小物件。就像那年捎带回来的各种发夹头花一样,冲做添头去促进消费。

像这种添头小物件,苏启航准备的还都是比较实用的,如袜子啊,毛巾啊这一类的。价格不贵,但却是人人家里肯定用得上的。

当店里碰上那种比较难缠的顾客的话,帮工们可以自己选择送哪样。

最后,苏启航还买了整整十箱的三联单据本。

这种三联单据本子,是一层纸张,一层印纸,再一层纸张为一组合。

写的时候得拿纸板垫一下,要不然字要写得重了的话,下面那一组也会被印上字迹的。

店里管事的每天晚上回来后,就只需要把当天销售的单据本里边复印下来的第三层单据撕下来交到苏德平手上,让他收着。同样的,管着库房这边货品的两个帮工出一次货也会给出一张单据,不过这些单据的复印页是交到拿货的那家店的管事手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