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议事(第2/3页)

太子想了一下,道:“是啊。不上不下的!”

“要是您必得一个儿子出去代您看一看,您来说,最合适的人选是五郎,可是陛下那儿怕不好说。”

太子追问道:“为什么是他?”

“他终究是您的儿子!不妨与他谈一谈,”公孙佳慢吞吞地说,“他的婚事很巧妙的。”

公孙佳认为自己说到这里就差不多了,果然,太子眉头一松。他也想到了,与章昺不同,章旭常年跟在章昺身后打转,但是章旭姓章!他不是没了纪氏就没份量的。他本来就没什么份量!为什么没份量?因为生母早亡又卑微生前还不得宠,亲爹对他就很平淡。

这可太好办了,太子就是那个掌握关键的人。而章旭成了纪家的女婿,纪家人对他也没有敌意,不至于强烈反对,又或者把他给暗害了。

太子道:“很好。”

~~~~~~~~~~~~~~~~~~~

公孙佳从东宫回到兵部,又到了会食的时候了。她有中宫送来的小灶,兵部同仁们就只好还吃部里的饭,朱雄觉得自己的饭都不香了。心道:我一定要再找个好厨子过来!

公孙佳这饭吃得就有点心不在焉的,太子今天这一出,还是想派个儿子出去搞点功劳、跟军中的联系深一点。忌惮燕王是真的,栽培儿子也是真的。最后如果真的派出了章旭,就是她的话起了点作用,如果还是章昭,可能会有麻烦。

要她给章昭争这一次的机会,她是一点也不愿意的。她给皇帝出的那个宗室“立业”的主意,可没打算让这么高等级的人出去,一个个没经过磨炼就处在高位,放出去都是添乱。出镇还好,出征马上就能见真章,而战场上的真章,都是血和命。

为了保章昭,她还得给章昭安排好人,还得有一部分是自己人!一想到这个,她就容易联想到钟源,就是因为要死护住燕王才弄成现在这样的。燕王已不算无能,都会遇到意外,何况章昭?

老实呆家里得了!

公孙佳有点怨念。

这份怨念在下午的时候就被新的消息冲到了一边——胡兵叩边。

当时,公孙佳午睡刚醒,单宇给她重拢好了头发戴好官帽,朱雄就跑到门外用力拍门:“大侄女,起了没?!快!出事了!”

元铮敏捷地蹿到门口打开了门,对朱雄道:“侍郎,君侯才起。何事?”

“胡兵叩边!她回来的时候就说胡人会有异动,才几天呀?就应验了!陛下和政事堂都叫我们过去!”

公孙佳走了过来问道:“什么时候的事?敌军有多少?从哪里南下?沿途各城戒备如何?有什么损失?秋收都完了吗?陛下生气了吗?”

她回来的时候已是秋天,以她的体质,现在房里都要开始烧炭盆。按照日历,其实还没有正式进入冬天。冬至祭天也就在这两天了,搞这个事,难保皇帝不生气。

朱雄道:“小祖宗,你先别管那些了,想知道什么,到了你就什么都知道了!可恶,竟然不先报我兵部!”

公孙佳却知道,边将、地方官员有好些还是开国元勋的旧底子,往京城报信,文官还好些,要经进奏院,边将按说该经兵部,但是兵部一直不重要,都是报给太尉的——呃,这是钟祥的锅。

默默地跟着朱雄一起去面圣,公孙佳跑得气喘吁吁,被朱雄拉着跑。她觉得自己像个风筝,已经被朱雄抡得横飞了。进了殿,公孙佳扶住膝盖大喘气。

皇帝正在不高兴,冬至祭天是个大典,谁也不愿意在这个时候听到坏消息,看到公孙佳这个样子才把脸色缓了一缓。对郑顺道:“给她上茶。都坐吧。听听,议一议。”

军报很明白,胡兵原是一团,临近边境才分作两路,走的还是几百年来那两条走烂了的路。己方损失不算很大,因为秋收已经都差不多了,沿途的城池这几年才整过一次,他们还没有攻下。但是周边的村镇就倒了血霉。

各地守军严阵以待,但是只敢趁敌不备小股骚扰。一则没有一个统一的指挥,二则对方确实势大。

皇帝问赵司徒:“你们怎么搞的?这么些年了,竟坐视他们坐大?平日里不是个个智计超群的吗?”

赵司徒唯有谢罪,认个无能,然后再由朱勋说:“陛下,司徒已是尽力了。胡人北遁,王庭不好找,人都找不到,他有什么招都得落空。”

“哦,那现在人都送上门来了,你有什么招呀?”

公孙佳第一次见识到皇帝在说重大的军国大事,与她在朝上上那几本时完全不同,心里不由发毛,皇帝现在的这个样子,她是不敢撒娇耍赖的,估计就是她外公来了,也得正经着回话。

一看朱勋,虽然还咧着嘴,表情已经僵硬了。公孙佳悄悄地在椅子上往后缩了缩,后背抵上了椅背。余光瞄到朱雄,他一点救亲爹的意思也没有——他也在怂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