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三更合一(第6/6页)

那就是认识他们两口子的人,安然努力回想自己记忆中有没有这样的“小伙子”,“你让他进来吧。”

很快,门口进来一个瘦瘦的年轻人,一副金属边框眼镜,一张国字脸上,一双有神的大眼睛里是某种熟悉的笑意。安然一愣,难以置信,“卫东?”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张卫东,阳二钢七七年恢复高考后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子弟,也是安然好朋友邱雪梅的长子。

安然走近,上下打量小伙子,“哎哟你这死孩子,怎么不说你是谁呢,还在外头等那大半天,真是,我得找你妈说道几句。”五年没见,倒是退了少年气,现在已经是个文气的青年教师模样。

张卫东笑得露出两个小酒窝,“安阿姨没变,还是咱们阳二钢那个风风火火的‘安干事’。”

这三个字安然爱听,有种找回青春的感觉,“你小子,口才倒是比以前好了。”

这是真正的老熟人,自己侄子啊,可不用客气,“坐着说吧,你妈最近好吗?我都好长时间没回去看看她们了。”

“挺好的,前年我银花姨从你这儿回去,把食品工坊又开起来了,最近国家政策好,说要鼓励乡镇企业,她们正琢磨着把它发展成食品厂呢,大院里的人忙得很。”

安然欣慰不已,真能把食品厂建起来,那就是躺着都能挣钱啊,这几年最好做的不就是服装和食品吗?可惜自己不能亲眼看看她们怎么搞的,就像老师教出去的学生也成了老师,真想看看她们“上课”的模样啊。

“对了,你宝英姨呢?”

张卫东顿了顿,“她从食品工坊出来后,两口子都辞职了。”

“辞职?”

“对,他们自己在外头摆个小摊,卖点吃食,从南方倒点服装来做点小生意,今年刚盖起一栋三层小楼,听说很快就要买小汽车了。”

安然倒是一点也不意外,刘宝英是一个很有商业头脑的人,成为第一批先富起来的人,也是情理之中。只是她的性格不改改的话,保不准啥时候要吃个大亏。

“那你呢,你工作分配到哪儿?”

原来,张卫东大学毕业后因为成绩优异,得到了一个毕业留校的机会,现在在省立工业大学轻纺工业当老师,最近看见东风纺织厂上报纸的“安厂长”居然是自己认识的人,就想来看看。

“还真是安阿姨,这走得真是越来越远了。”

安然嗔怪道:“你这小子可别跟我耍嘴皮子,再拍马屁我就把你拉来给我做苦力,你看看我这课本看了一年还没看完一个学期的内容,你得教教我。”

张卫东以前学的就是纺织相关专业,他十六岁不到就被安然照顾进钢铁厂工作,干的是重活累活,最羡慕的就是隔壁阳三棉的工作,所以报志愿也是冲着以后能分配回阳三棉打算的,谁知道去年分工的时候发现,像这种好的纺织厂他们没关系的学生根本进不去,反倒是留校是个好出路。

安然心里其实一直有个想法,她想手底下带几个自己信得过的人。但杨靖孔南风他们是跟自己平级的,不可能给自己做助手,她想招个秘书,上个月跟厂办说了,结果陈静那边压着,一直没把这份人事需求往上报批。

此时看着这么个意气风发的,自己从小看着长大的年轻人,忽然就动了心。

是时候在这个单位培养自己的助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