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第2/4页)

尤其是,上一次一个人捆绑了两个的荀彧再后来卡牌上还出现了一条新备注,那么同理可推断是不是这位名为“苏洵”的新人今后也可以开启这样的一个技能?

所以在夹杂了一点这种莫名的期许之中,最近一段时间在及陇西郡各种繁忙的贾诩和周瑜对着新人伸出了挖墙脚的试探之手。

然后一聊天就发现,荀彧的路可能还真不是可以复刻的——无他,因为人家这一绑二是父绑子,这一次已经绑定齐全了,往后没有别的儿子能够继续召唤了。

同时这也算是为他们解惑了,为什么苏洵在被召唤出来的时候是中年的年纪。

——人家俩儿子都是青年状态,总不能够让当爹的和儿子一样大吧?

……反正,不管怎么说,现在这种一绑二的情况都已经是非常血赚了。

贾诩和周瑜这两个时代早的虽然不知道后世的苏家三父子未来成就如何,但是在谈话之中,便能够从谈吐间感受到他们三人的那种文学涵养,非同一般。

随后忽然间听个头要高上一点的青年开口询问道:“说来的话,和二位先生说了这么多,但轼还不知二位先生的姓名。”

一听到这句,青衫的文士先是道了句:“倒是我等疏忽了。”

而后和周瑜一起将家门报上,对着父子三人言说出他俩的身份。

而就在周瑜自报家门的声音才刚落下,便见苏轼倏地亮了下眼睛,“东汉末年周瑜将军?”

周瑜一愣,随后又听他道:“根据系统给我的记忆,我在晚年的时候,还曾为您写过词。”

……虽说那首词好像是通过抒发对于前人的敬仰来表达自己的怀才不遇吧。

但是他对于周瑜的景仰之情却是比真金还要真啊!

“哦?”听此,周瑜不禁问了一句:“子瞻可否让我一听?”

苏轼点头,“自然可以。”有机会将自己的作品展现于偶像的面前,这种机会可不是谁都能够求得到的。

而听到苏轼的这句话,霎时间一旁其他人也不禁朝着这边投来了自己的目光。有些好奇他是怎么写周瑜的。

然后下一秒,顶着一双双瞩目的眼睛,才一张嘴,苏轼就卡壳了。

这倒不是因为他被这么多人同时看的有些感觉不好意思,毕竟他也不是没有见过大场面的人。

只不过是他现在整个人都有点陷入了一种“关于我一辈子写的诗词文章太多以至于需要用哪篇的时候,一时之间根本想不起来我自己写了什么”的彷徨状态。

而看到苏轼这样的面色,甚是了解他的弟弟苏辙不由得轻咳一声,随后凑近了自家兄长一点,小声的给他提示了一句道:“哥,大江……”

苏辙这一提醒,原本还在脑海中翻寻着自己作品的苏轼顿时就是找到了方向,声音朗朗的念出,

“大江东去——”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一尊还酹江月。”[1]

伴随着苏轼的语毕,就喜欢别人夸自己好友的孙策顿时第一个拍手鼓掌。

而周瑜则是微微一笑,对苏轼道:“如此,还多谢子瞻赏识。”

-

中秋一过,郡守府这边先是按照惯例的给新抽出来的属性三文一武的四个人过个明路,胡编乱造瞎扯一点身份马马虎虎的过去。

之后在询问了四人分别的想法之后,对于官场没有什么追求,自己也从来没有这方面经验的苏洵表示他可以去学堂教书,搞一搞学术——北地郡学堂可是有孔圣人,他们儒学的老祖宗在呢!

而为官之路始终不顺畅的苏轼则是决定和孙策周瑜贾诩一起回及陇西郡,去那边帮忙干活分担压力。

至于苏辙,因为自己记忆里的并不怎么美好的当官经验,所以在和兄长一起去及陇西郡官府干活与和父亲一起在北地郡学堂教书二者之间,最后还是选择了后者,只能遗憾的和兄长告别,表示他会时常趁着学堂孩子们放假的时间去隔壁郡看望苏轼。

而荀灌小姑娘就不是那么好安排,原本按照当初嬴月的想法,是想让小女孩去官府或者学堂,

但是这一提议才刚一说出来就得到了荀灌的疯狂摇头,表示道,“我是我们荀家百年都出不来一个的少有的不爱舞文弄墨的另类,一看书我就犯困的不得了。”

之后又道:“我从小就喜欢舞刀弄枪,武艺很不错的,不然姐姐你让我去军营好啦?”

但荀灌虽然话是这么说,但是直接就把小女孩扔去军营也让人不放心。

……她还没及笄呢。

所以最后在荀灌小姑娘鼓着腮帮子的撒娇之下,嬴月和算是荀灌“长辈”的荀彧把小女孩暂时按了下来,先自由活动着,等到她及笄之后再考虑这些。

-

在中秋节过去不久之后,很快的就迎来了九月的丰收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