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五章(第3/4页)

就好像,她跟萧清朗都曾质疑过,当年老肃王被贬出京城,怎会没手段保住子嗣?使得他引以为傲的两名嫡子,还有当时唯一的嫡皇孙轻易被人除掉。

而如今的肃王,虽然表现的毫无破绽,行事说话也挺小家子气,的确符合他是孙家婢女所生的出身。

可一般出身卑贱,一朝翻身成为上位者,多半心理会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可是眼下这名肃王却并没有,说他是谦卑,却也不算,说他有暴发户的心态,也不对。就好像,他本就是唯唯诺诺的性子,丝毫没有被孙家善待过一般。

另外,他之前与萧清朗谈及孙家两位小姐的说辞,太过详细,以至于彻底暴露了他所说的一切,是旁人编纂好之后,被他记下来的。

那如果他不是正主,正主该是何人?

她沉默一瞬,忽然看向魏刚问道,“不知魏大人可有王允的画像?”

魏刚愣了一下,从包袱里翻找了一会儿,就拽出一张已经被团的皱皱巴巴的判决公告了。

“这应该是当年王允被处斩的前,衙门公告天下所用的图像。”

许楚接过那图像稍作打量,脑中倏然就乍开了一道光亮。原来是这样,竟然会是这样......

“当年,为王允验明正身的仵作,是何人?是否可疑?”

魏刚摇摇头,“我追查过那名仵作,那仵作毫无可疑之处。只是奇怪的是,王允明明犯了大罪,可是却并未株连九族。似乎,当时金陵卫谋反之后,唯有直接参与谋反的百人卫兵被判了斩行,丝毫没有牵连家人。后来,王允被斩之时,并未被埋入祖坟。王家老太爷,也就是与王允相依为命二十年的王家当家人,说王允犯了谋逆大罪,罪不可恕,不得入祖坟。甚至,当时王允被处斩之后,王家都没人出面为他收尸,使得其尸首被扔进乱葬岗。这件事,一度成为被金陵百姓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许多人也因此指责王老太爷心狠毒辣,卖孙求荣。不过正是因为他的如此表现,先帝还曾嘉奖过他是忠良之人。”

“后来我在查探孙家之事的过程中,发现孙家管家常会到王家祖坟祭拜,而他祭拜的人没有立碑。我曾将那坟墓挖开,发现里面只有一身金陵卫官府还有一把雁翎刀。”

“后来我以帮忙就只孙管家的孙子为由,软硬兼施之下才让孙管家松口。据他所说,那其实是王允的衣冠冢,王家老太爷活着的并不认可,甚至还曾雇人几次挖开过。到最后,老太爷逝世后,王家旁支才念着血脉情谊,又立了衣冠冢,只是碍于老太爷最后没有松口,所以未敢立碑。”

许楚手指在桌上缓缓敲击几声,冷然道:“王家后继无人,就算得了嘉奖又能如何?况且,将嫡孙的尸首丢入乱葬岗毁掉的举动,未免太突兀了一些。”

她心里细细将魏刚才说的话捋了一遍,片刻后骤然起身,眸光乍亮道:“原来是这样,金陵密宗一案还有金陵卫一案,真正的目的竟然是......”

或许是突然想清楚了许多事情,此时她脑中一直混沌的细节,也被串联了起来。

金陵密宗一案,是在先帝三十几年发生的。而密宗一案结束之后,突然牵扯出了金陵与密宗交往甚密之事,接着就爆发了金陵卫集体谋反的事情。

当时,先帝将金陵卫一网打尽。可一直有传闻家族世代出神使的王允,却并未被即刻处置,反倒是一直被关押暗查。

最初的时候,许楚只当王允被关押,是因为先帝察觉到了那场谋逆案件的蹊跷之处,继而想要从王允处摸到真正控制金陵卫的人。

可是,现在看来,还是她想的简单了。

既然老肃王能为子嗣之事求到王家头上,那一心想要恢复雄风的先帝,会不会也有此念头?

谁说先帝昏聩?依着许楚看,先帝若非被伤了根本,继而被人趁虚而入,只怕也会是一代明君了。毕竟,金陵卫说到底,算得上是朝廷的大患,更谈得上是帝王眼中的一根刺,毕竟它的存在本就不是为了大周朝而存在的......

而先帝,能借由密宗一案,将金陵卫彻底铲除,最后将金陵府所有的守卫军都换做大周朝人士。这一点上来说,也称得上是睿智了。

可是事后,恰遇上他重伤之事,当时走投无路的境地之下,他唯有暗中寻找各种歪门邪道想要复原身体。既然先帝最后能选择李代桃僵,让英国公冒充自己,那就极有可能暗度陈仓,明着是诛杀了王允,暗中是给了王允另外的身份跟机遇......

如果是这样,那也就解释了,为何真王允能在绿了那手眼通天内心狭隘又偏执的幕后之人后,还能全身而退,更能在京城里逍遥快活。

说到底,不过是因为先帝的需要,使得那幕后之人不得不承认王允的价值。继而,忍下一口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