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宋:圣全皇后(21)(第2/2页)

毕竟赵晓翻了年就满虚十六了。古代十六及冠,代表成人,赵晓翻年十四,按照十二三岁就开始相看人家的逻辑,是该选定太子妃的人选了。

其实不用赵祯说,颜盈就在留意。而赵祯当朝宣称要给赵晓选择良配,说老实话颜盈和赵晓都不太信任赵祯的眼光。就事后委婉的对赵祯说:

“官家最近不是又有点儿身体欠安吗,哪敢再让官家为了太子的婚配事宜操劳。索性有臣妾在呢,臣妾可是太子的生母,委屈了臣妾,都不会委屈太子的。”

赵祯哭笑不得,却很受用颜盈的话。

赵祯道:“朕不是不放心梓潼,只是梓潼啊,朕的想法是给太子娶一位当得起皇后之位的世家女。”

颜盈挑眉:“哦?官家看重了谁?”

赵祯回答:“文枢密副使幼女。”

文枢密副使?文彦博?野史上曾记载过送蜀锦给张贵妃,所以才有被任命为昭文馆大学士的机会的文彦博?

这文彦博可不得了,不光贿赂后妃得任大学士一职,更是在神宗时期,大力反对王安石变法,并且说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的话语。

意思是说,大宋皇帝是和士大夫们一起共治天下,不是百姓一起治天下。再浅显一点儿就是和皇帝讨论国家大事的是士大夫,而不是老百姓。

变法有利于老百姓又咋地,变法不变法,只能听士大夫的,老百姓根本就没有发言权。

一想到这些,颜盈就对文彦博的感官不好,更何况让赵晓娶他的女儿了。

颜盈想了想道:“官家可问过太子的意见?”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问太子干嘛?”赵祯摇头道:“梓潼你啊,就是慈母心肠,这种事情都要问太子一遍,不怕慈母多败儿。”

颜盈都快被赵祯这狡辩气笑了,事实上她也笑了。

颜盈笑得凉飕飕的道:“慈母多败儿?官家真会说笑。要是臣妾都慈母多败儿,那隔壁会宁宫住着的苗昭仪岂不是将三皇子殿下栓到裤衩上,走哪儿都要带着?”

赵祯:“怎么扯到苗氏的头上了。”赵祯顿了顿,转而问:“她又干了什么糟心事儿了?”

“苗氏再糟心,能有官家糟心?”颜盈小嘴一撇,张口就怼道:“还请官家记清楚了,是太子娶妻子,而不是官家你纳妃嫔。官家的喜好并不能代表太子的喜好。官家觉得文家姑娘好是官家觉得,可不是太子觉得。”

赵祯:“......文家姐儿知书达礼,贤良淑德,太子会喜欢的。”

“贤良淑德?”颜盈嗤笑,再次怼道:“莫非官家忘了,当初百官齐齐上书,异口同声让官家娶的曹氏,同样有‘贤良淑德’的评价。有了曹氏作为先例,官家怎么能认定文家姑娘是真·贤良淑德,而不是假·贤良淑德呢!”

这一席话,顿时让赵祯哑口无言。

赵祯冷静下来,坐在一旁思考。越想越觉得是颜盈说的那样。是啊,知面知人不知心,怎么就确定文家姑娘是真贤良淑德,而不是像曹氏那样面苦心甜。

默了默,赵祯问颜盈:“那依梓潼的意思,广选天下良家女,从中选出一位作为太子的正妃?”

“臣妾没别的意思。”颜盈满意一笑,又道:“臣妾还是那个意思,问问太子的意见吧。”

赵祯这时候不再固执已见,只道:“也行。”着人去请正在太子东宫安安静静批改奏章的赵晓。

赵晓很快就来了凝和宫,一听赵祯请他来的用意,立马否了赵祯想让文家姑娘当他正妻的意思。

“儿臣不喜欢文家姑娘。”赵晓板着脸,不怎么高兴的道:“儿臣一看到她,就仿佛看到了曹氏。”

赵祯:“???”

颜盈:“臣妾就说吧,偏偏官家不相信!”

颜盈摇头,问道:“那太子看上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