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大棉被 我要把它扔了!(大改)(第2/3页)

村公所这台复印机也不知道哪儿出了毛病,复印出的纸页上好多黑点,还一页纸一块钱。

宋招娣找个由头支开大姐,“姐,你去问问能不能借他们的电话,给徐大哥打个电话,说说这个事,省得再托人传话。”

秋凤一想,很是,谁知道托了人传话会传成什么样。

97年时,别说农村了就是城市里也不是家家有电话。

宋李村只有村公所和村支书家有电话,而徐山平的大伯,就是徐河村的村支书。他家里有电话。

秋凤去借电话时,宋招娣把户口本又复印了一份,装在自己包里。

几天后,宋秋凤和未婚夫带上宋招娣,前往G市。

直到2008年,只有最慢的绿皮车才会在宋李村附近的火车站停靠几分钟。

这种车叫“普快”,见车就停,从这个小站南下G市,要三十几个小时。其实该叫普慢才对。

宋招娣看着抹泪的李桂香,不由觉得厌烦。

李桂香这一两天哭得很勤,她仿佛这才想起来这是十六岁的女儿第一次出远门,积极地要给宋招娣收拾行李。

可有什么收拾的呢?

宋招娣根本没有什么属于自己的衣物。从小到大她都是穿别人的旧衣服,李桂香就从来没给她买过新衣。

女儿要出远门做工了,按说是得买套新衣服,李桂香想了想,算了,还是不买了吧,反正她还在长个子,买了新衣服也就穿一年又小了,多浪费啊!再说,工厂的工人们一周上六天班,上班穿工作服,歇的那一天随便穿点啥不行。

至于内衣裤,穿在里面又看不见。

结果就是,李桂香这个当妈的连条裤衩都没给宋招娣买一条新的。

二姑早有预料,她送来了一包衣服。说是刘雯雯穿不下的,但宋招娣一摸就知道衣服还没下过水。

那李桂香究竟准备了什么呢?

她像送前两个女儿去打工时那样给宋招娣缝了一床被子。

每天下午她在廊檐下铺张旧竹席缝被面被里,缝一针,就要抹着泪说她费了多少劲儿才把三丫头养大。

宋招娣实在烦了,大吼道:“大姐都说了那边用不着你缝它干嘛?”G市在祖国大陆几乎最南方,终年长夏,哪有需要盖厚棉被的时候。

李桂香张口结舌,半晌,露出个略带讨好的笑。

就连宋大明也骂李桂香,“整天就知道哭!谁看见你那苦瓜脸都心烦!你哪怕炒把瓜子给孩子带到火车上吃也行啊!做什么棉被!”

李桂香连宋招娣都不敢回嘴,更不敢跟丈夫说个不字,只能讪讪地笑。

虽然父女三人都反对,临走那天李桂香到底还是抽泣着把棉被带到了站台上,硬塞给宋招娣。

来送行的亲朋好友看见了,都说:“哎呀,看招娣她妈,又亲手缝了被子,想的可真周到!”一边笑,一边互相交换鄙夷的眼神。

站台上还有徐家的亲戚,徐山平尴尬手脚都不知怎么摆,大姐的未来婆婆嘴角都快耷拉到下巴颏了,两眼刀子一样往大姐身上扫了两下,不咸不淡对李桂香说:“亲家母可真是心疼孩子。”

李桂香听了这话哭得更加真情实感,“我恨不得劈成两半跟着她去啊!”

众人又忍笑劝解她。

大姐站在一旁,两腮涨红,头都不敢抬。

幸好,火车准时到了。

火车一进站,就没人顾得上看李桂香表演了。

车门一开,三个人赶紧提着旅行包上了车。

快开车前,二姑挤到车窗前,抓住宋招娣的手紧紧握了握。

宋招娣感到二姑手里递过来一卷被汗水浸湿的钱,她不动声色接住,眼里蓄满了泪,只点了点头,小声嘱咐,“叫姑父和洋洋一切小心,我跟雯雯说好了每月通信。”

二姑眼里也含着泪,“你也一切小心。好好吃饭,身体最重要。”

这时,站台上响起哨子声,火车要启动了。

宋招娣问大姐,“你和二姐的被子后来怎么样了?”

秋凤苦笑,“还能怎么样?我当初是憨,背到了宿舍,第二年春节回家的时候又背回来。改凤就精明些,她出车站的时候直接丢车站了。”

宋招娣上辈子也憨乎乎把被子提到了工厂门口,让同期进厂的工人笑话了几年。那时她在被迫辍学的打击下像是行尸走肉,而大姐,大概是因为八千块的嫁妆烦心,也忘了提醒她。

宋招娣站起来。

宋秋凤有些不安,“你要干嘛?”

“晚扔不如早扔。”宋招娣抓住大棉被从行李架上拽下来,提着它跑到还没锁上的车厢门边,在乘务员和几个乘客惊讶的注视中狠狠地把它投掷出去。

棉被用麻绳捆得像个大球,在站台上蹦跶了几下,滚到了另一边的轨道上,继续轱辘着滚动,李桂香等人惊呆了。

就在这时,火车开动了,起初走得还慢,还能听见李桂香的尖叫,但很快,列车越走越快,把在站台上追赶棉被的李桂香和小小的宋李村都远远甩到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