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立足之地 你永远可以相信你王姐(第2/3页)

刘洋洋听父亲这么说时紧紧咬着嘴唇,余自新看得有点不安,“你们别急,等我安顿下来了,看看能不能帮你们找份别的工。”

姑父急忙摆手,“你就好好念你的书!你才多大?这事不用你操心。”

宋诗远可知道她和大姐这一年来的改变都是谁在推动,“姑父,你别小看小妹,我和大姐能有今天多亏小妹一路出主意。”

她拣了几件事说,做发夹、到学生宿舍推销电话卡,花市摆摊,买房开店,改名,上学……

姐妹仨这一年干的事刘家成早有耳闻,他一直没觉着会是年纪最小的余自新在后面出谋划策,听了还是有几分不信,但是洋洋是信的。小妹和从前不一样啦!给乔引娣的那封信就是他帮雯雯寄的,现在,这个混蛋还进监狱了,他可不觉得这是巧合。

宋诗远也看出来姑父不信,“姑父,我两天后就回G市了,小妹在海市跟你们互相照应,要是遇到什么大事,你们互相商量也好。”

看来,只有等小妹真地帮他们找了新工作姑父才会信。

傍晚六点多,两姐妹回到旅馆,老板娘叫住她们:“王老师刚才打电话来,说帮你们找到房子了。”

两姐妹惊喜地对望一眼。

余自新心说,你永远可以相信你王姐。

宋诗远急忙打电话,王姐乐呵呵的,“你手机是外地的,接电话还要漫游费呢,我就打去旅馆了。”

余自新不知道该说什么,王姐人是热心肠,但她这精明劲儿永远使不对地方。她能贴心地帮人省几块钱的电话费,可后来给人做担保自己牵扯上几百万的债务。

没啥说的,她现在到海市了,也得尽力把王姐给捞上岸。

九月中旬的海市气候凉爽,晚上七点多,很多吃过晚饭的市民出来散步,巷子里有人下棋聊天,街上三三两两行人,法国梧桐的树叶落在地上,街边小卖部里电视机放着电视剧。

王姐跟她们约的是自己家,街道办事处的家属院。

她老公常建刚跟高中生儿子小伟回家晚,两人这时还在吃饭。常建刚出来跟姐俩打了个招呼,王姐介绍,“我老公是派出所民警,小余妹妹,你租好房子去他们那里办暂住证可以找他。”

宋诗远先一叠声说谢谢,再送上礼物。她们来的路上看见有人拉着人力车卖新摘下来的苹果,买了一兜子。

王姐留了四个,剩下的还让宋诗远提着,“走吧,我们去看房。”

她给余自新物色的两处房子都离大学很近,都是老家属院,房子都不大,一个是三十平方的一居室,在二楼,阳台就对着大学小东门,过一条马路就是,另一个更大些,四十几平方,一室一厅,在三楼,跟大学隔着两条马路。

两处房子都是三十多年房龄,标准老破小。

她们先去的是三十平那套。

王姐跟阿姨讲沪语,“小囡来念书,家里帮她买的,住得舒服些。”

“两姐妹都长得灵哦!”

房子的朝向不错,难得的是厕所也有窗户,算下来一平方要两千二。

余自新跟房东讲:“阿姨,我今天过浦东那边,看到共康新村的新房子才要两千一平方呢。”

“吓!那哪能一样呀?”房东阿姨都笑了,“你要是沿着滨江走,还有首付九千的房子呢!”

王姐也摇头,“滨江那里是东沟新村的房子,卖不出的!”

“对的呀,新村那也还是村嘛,乡下地方呀!”房东阿姨指点她们,“我们本地人都说,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套房,你不要光看它明珠塔建起来了,你看看它周围都是什么地方啦?什么都没有嘛!买个菜要跑老远,晚饭出去散个步,别说穿睡衣的了,穿背心的爷叔满地都是!不文明呀。”

余自新看着很没主意的样子,“可我大姐刚买的就是电梯房。”

房东阿姨也不生气,“你再和姐姐商量商量。”她觉着这小姑娘是拿不了主意的,跟宋诗远说普通话,“我这个房子地段多好呀,邻居都是老老实实上班的国企职工,囡囡自己住着你们也放心啊!我要不是女儿要去日本留学,想让她过得轻松点,我才不卖呢!”

临走时王姐让宋诗远送给房东阿姨几颗苹果。

另一家的房价、朝向也差不多,房东是想卖了再添点钱买外销房公寓。

看完房子,余自新坦然说跟王姐说,“王老师,我还是觉着两千二有点贵。而且我想要个能当门面的,我还想勤工俭学呢,念书的时候再做点小生意,卖女孩子用的化妆品发夹丝巾什么的。我老实讲吧,我们姐妹不受家里待见,我是被迫辍学的!”

宋诗远没想到小妹会跟才见第二面的人说这些大实话,“小妹!”

不怕人家瞧不起,故意不帮你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