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新皇(第2/3页)

大臣们心照不宣地接受了皇帝驾崩的事实,有些人甚至暗暗松了口气。

一炷香的功夫后,太后的凤辇款款而来。

太后着了一身华丽宫装,虽然年事已高,却依旧保养得当,看起来雍容华贵。

只不过她眉宇之间,拢上了一丝愁容。

凤辇缓缓落下,宁王立即上前,主动搀扶太后。

众臣连忙跪地,向太后请安。

太后深深叹了一口气,道:“哀家方才在来的路上,已经听说了皇上的噩耗。”

信阳王上前两步,低声道:“太后节哀。”

太后掏出手帕,擦了擦眼角,道:“哀家要进去看看皇帝。”

宁王微微颔首,让夜屿引路。

太后在众人的簇拥上,缓缓走向后殿。

后殿之中,一股浓重的血腥味,弥漫开来。

皇帝的尸身,已经被白布盖了起来。

但太后依旧走到了皇帝面前。

她定了定神,掀起白布,看了一眼。

太后眼中,闪过一丝愤恨。

可惜眼前这人已经断了气,不然,将他千刀万剐都不为过。

太后松开白布,她的心好似被冰冷的水包围了,有些喘不过气来。

她得知皇帝杀了自己的儿子之后,便寝食难安。

六皇子死后,她依旧十分想念儿子,若不是为了家族荣耀,她也不会将端王记养到自己名下,更不可能将他扶上皇位。

她就这般阴差阳错地帮了杀子仇人,还眼睁睁看着端王,将大云最强的军队断送在玉谷城。

只有太后知道,先皇是在得知玉谷城失守之后,被活活气死的。

太后闭了闭眼,心情沉重……她对不起先皇,对不起大云,更对不起自己的儿子。

太后心中痛苦不堪,有些站立不稳,险些晕倒。

宁王上前一步,扶了她一把:“母后,已经过去了。”

太后悠悠看了宁王一眼,她沉吟片刻,转身。

大臣们跟着太后,一起到了后殿,太后的目光静静扫过他们,沉声开口:“皇帝驾崩,哀家悲痛不已。然,国不可一日无君。”

顿了顿,太后看向宁王,一字一句道:“哀家以为,宁王贵胄天成,德才兼备,忠孝两全,宜继承大统,担江山之任。诸位觉得如何?”

群臣一片哗然。

皇帝暴毙,宁王继位,如此大事一件接着一件,让大臣们措手不及。

信阳王淡淡一笑,道:“老臣附议。”

郭太傅也捋了捋胡须,沉声道:“宁王殿下这些年来,做了不少利国利民的好事,却低调沉稳,从不张扬,老臣也附议。”

宋将军一撩衣摆,单膝跪地:“末将叩见皇上,皇上万岁万万岁!”

此言一出,众臣一愣,舒甜拉着宋兰茵跟着跪下,于是大臣们也一个接一个地跪了下去。

片刻之后,众人山呼万岁,毕恭毕敬地跪拜新君。

宁王站在众人面前,面色肃然,一言不发。

他静静看着面前跪拜的大臣们,心中并没有多少喜悦,只觉得身上,除了为永王报仇以外,还多了不少责任。

-

一场荒诞的选秀宫宴,最终以皇帝遇难,另立新君而告终。

众臣心中都唏嘘不已。

消息传到了太师府,赵太师震惊不已。

他细细想过之后,终于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可已经有些晚了,宁王已经有了太后口谕,即将继位。

赵太师即便担心宁王继位之后对赵家不利,暂时也无可奈何。

这消息传到民间,却激起了不少水花。

街头巷尾的百姓们议论纷纷。

京城城南的武义巷中,格外热闹。

卖花郎一面收拾摊位,一面开口:“这狗皇帝终于死了!以后应该没那么多税了罢?”

一旁摆摊的大婶笑了笑,道:“谁知道呢?听说是宁王登基,不是说这宁王整日花天酒地吗,不会又来一个昏君吧……”

她话还没说完,便被来买东西的老叟打断了,老叟哼了一声,道:“你懂什么?宁王殿下若是不韬光养晦,如今怎有机会继承皇位?”

大婶有些不解,道:“你怎知宁王殿下韬光养晦?”

卖花郎也笑起来,低声道:“就是,你别吹牛了,说得好像自己什么都明白似的!”

老叟却不以为然,道:“你们没见宁王殿下登基的第一件事,便是为玄宁军和永王殿下平反吗?”

卖花郎和大婶面面相觑。

卖花郎问:“玄宁军是什么?”

大婶看了他一眼,笑道:“你还年轻,没听过也是正常……玄宁军之前是大云最强的一支军队,守护四方安宁,我年轻的时候,到处都在传唱他们的歌谣——”

“此生入玄宁,匡扶正义,护国佑民,忠贞不渝……”

大婶回忆起当年玄宁军凯旋归来,铁甲入京的场面,至今还心潮澎湃。

老叟听了大婶的话,面上也有一丝怅然,道:“当年老夫便不信,那些说玄宁军通敌卖国的鬼话,若真的通敌卖国,为何叶将军再也没能回来?还有永王殿下,永王府当年做了多少善事啊,搭粥铺,修学堂,救济孤儿……当真是可惜了!宁王能为他们平反,实在是难得,难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