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离婚(第3/4页)

王寡妇贪图他工人的身份,也看重他是个壮年的男人,可以养活她和两个女儿。

顾向兴看重对方可以生孩子,等到娶了她,生下来的孩子就是随他的姓氏了,而且她之前的两个都是女儿,生下了儿子,她的重心自然会放在儿子身上。

都算得很精明。

顾向恒不想再说了,也没什么好说的:“以后你别叫我大哥了,我没有你这样的弟弟。”

扔下话,他点了一些钱票出来,买了一些砖石,叫了人过去帮忙把那旧房子推了重起。

本来想着这个不急的。

过两年直接起楼房更好。

现在有了这个突发状况,早起早安心。

老裁缝和齐盼娣知道那房子写的是自己孙子的名字之后,他们对顾家的态度就变了。

老裁缝很可惜:“这样的大伯千年难遇,房子说送就送了,这太大气了。”

齐盼娣:“说是欠了我们,有这个房子也不欠什么了,就是苦了你了,到了这个年纪再找不容易。”

陈莹:“妈,我不嫁了,就这样挺好。”

他们就这样离婚了,几个孩子,年岁小的小女儿还不懂,但是两个大的年纪都不小了,知道这个“天崩地裂”的事已成定局,都很沉默。

在关于离婚的具体原因上,他们都没有说他这次出轨的事,而是说他想要改回顾姓,所以才离婚的。

这不是没有这样的情况。

他们多少也知道,有段时间爸爸曾经说过好几次,只是后来不知道怎么的没再继续说了。

他们和平的离婚了,顾向兴他离了婚就搬走了,搬到了宿舍里。

他很想立刻把王寡妇娶进门,只可惜他大哥说了,要是他敢这么做的话,就打折他第二只手。

他不敢把这句话当成戏言。

只能安下心等着,等到儿子的房子建好,等他们离婚满了三个月以后。

就在他恢复手的时候,报纸上出现了高考恢复的消息。

这消息来的是这么突然。

确定的时候又是那么的狂喜。

老师,学生,还有想通过这种途径回城的知青们,汇聚成了欢乐的海洋。

江景瑜在村里的大喇叭循环反复的把这信息说了好多遍,并且详细的说了报考的条件,这次报考可以说没有条件,不管你是学生,老师,知青,工人还是社会人士,都可以报名,不过要交五毛钱的报名费。

对于他们村的人来说,五毛钱的报名费不是问题。

对于易水县的知青来说问题都不大。

他们这里发展起来了以后,又有重视学习,知道高考会恢复的顾向恒在,知青们只要勤快一些,待遇都不差。

虽然这里有些人生活已经进入了佳境,甚至在这里成家立业,有了儿女,但知道高考后可以去上大学,可以考回老家所在的地方,这条还是引起了相当多的注意。

而且这次从知道消息开始,到高考的时间距离并不远。

他们要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把已经忘记的东西重新捡起来,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索性他们这里有图书室,那里放了不少各种书籍,就有人在那里看到了现在十分需要的数理丛书。

这被他们奉为至宝,大家都想要看,就轮流在这里抄,不可以带走。

他们有的有工作,江景瑜也调整了他们的时间,集中在上午干完活,下午他们就可以专心看书了。

另外还多借了一些参考书放到了借书室。

给了他们充分学习的条件。

这让备考人士都感慨了起来,他们的大队长实在是太好了,他们在刚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还担心大队长会卡着不给他们报名,不让他们学习,让他们留在这里呢。

尤其是那些远道而来的知青,他们更担心这些,结果大队长直接戳破了他们的想法,“留得住一时,留不住一世,我这里有你们家的详细信息,你们要是考上了大学,也要从我这里转关系,你们想要来个失踪了事,也得要看看我这答不答应,有句话叫做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再有我也有信心,你们中的某些人回去了,考上大学了,我们村的人也不是离了你们就不能过,我们还会过得很好,我们这里的儿女都不愁找不到好男人好媳妇。”

这话说的某些人讪讪的,他们这里的待遇确实很好,比大部分的城里人待遇都好。

他们这村里,基本上家家户户住的都是砖瓦房,还有的起了楼房。

从这点就能看得出来,他们这里大家的生活水平怎么样了。

说句不客气的话,他们看着城里人的日子可没有他们这里潇洒,可以说城里唯一比他们金贵的就是那张户口了,其余的无论是吃的用的,他们这边都不比他们差。

住房这方面更是远远的超过他们。

这话一出,也让某些不想让自家女婿或者儿媳妇参加高考的人打消了念头,大队长说的对,留得住一时,留不住一世,要是真的想走了,是怎么都留不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