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二合一70-71章】……(第4/5页)

有时候这种饥饿当真忍不了。

若是长时间等待,这一部分不是很坚持的食客就会改投别家,让沈怜雪他们流失掉生意。

不过并不算太多就是了。

那个三十几许的妇人听了沈怜雪的问话,笑着说:“你们可以弄些糕饼炊饼之类的,买了就能拿走吃,不用让俺们等,多好呀。”

沈怜雪听了就笑:“多谢阿姐,我记下了,待过几日便仔细斟酌一下。”

沈怜雪是个非常虚心且谦虚的人。

她性子温文,彬彬有礼,听着别人说话的时候,神情特别专注,仿佛在听什么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

无论哪个食客同她说话,她从来都不敷衍。

这种态度,也令食客们颇为欣赏。

如此你一言我一语,等候的漫长时光也没那么难熬,一直到午时收工,沈怜雪才发现推车上的酥饼都卖完了。

她每日出摊都会在两个推车上各准备两百五十个左右的酥饼和一百根油果儿,每日大约都能剩下五十张酥饼,所售大约三百左右。

一开始李丽颜那边做得速度略慢一些,每日都是两百左右,待到这几日,她越发熟练起来,所售数额自然便提高一大截。

待到娘几个回了家,坐在家里算账,李丽颜才惊讶道:“今日卖了六百三十张。”

这比昨天还多了八十张,有了不小的进步。

沈怜雪笑着点点头,把铜子放到笸箩里封好,藏进箱笼里,然后才下楼去厨房,准备吃午时。

今日吃鳝丝面。

把新鲜的鳝鱼洗净切丝,加葱姜调味,放酱油与大酱爆炒,出锅时撒上胡椒,用淀粉熬成卤子,放在碟中备用。

然后就开始煮面。

面是现买的,比之馎饦或水引要更长更细,长长一把仿佛打了头的麦穗,很是漂亮。

如今赚得多,沈怜雪就再也不如过去那般过日子,光是鳝鱼就买了三斤,炒出来一大碗鳝丝。

娘四个围坐在厨房里,靠着正咕嘟着红烧肉和素卤的小炉灶,温暖又幸福。

李丽颜舀了一勺鳝丝卤,把它浇在面条上,然后又夹了一筷子青菜,便在大瓷碗里搅拌起来。

鲜嫩的裹着一层酱色芡汁的鳝丝弹嫩爽滑,裹着洁白的面条,慢慢铺满了一整碗。

李丽颜拌匀之后,吃了一大口。

她还没来得及感叹,就听对面的小丫头长叹一声:“唔,好好吃哦,比汴京所有的鳝丝面都好吃。”

李丽颜没忍住笑出声。

沈如意的碗是沈怜雪特地给她买的,是个桃木做的木碗,碗沿打磨得光滑而细腻,碗的外侧刻了个可爱的小兔子,特别好看。

这个碗比瓷碗轻得多,沈如意的小手也拿得了,她特别稀罕,每日吃饭的时候都要反复摸那个小兔子刻纹。

她的小碗里,如今已经装了满满一碗鳝丝面。

“你又知道了。”李丽颜无奈地说。

沈如意吃得很起劲儿:“当然啦,我吃过曹娘子家的鳝丝面,没有我娘做的好吃。”

其实味道都差不太多,但沈如意偏心母亲,自然一口咬定自家的鳝丝面好吃。

沈怜雪柔和笑笑,用帕子给她擦了擦唇角的酱料,道:“快吃吧,一会儿要凉了。”

她们吃着饭,又闲谈几句,边上安静的兰娘却开了口:“雪姐,铺席每日赚得不算少,铜板又沉,来回取用不安全也不便宜。”

沈怜雪每日进账真的不少,若是只按收入来算,每日差不多能得十千,但这么多钱,在当日进货、结余、租金付出之后,只剩下小一半,这一半另外要给李丽颜和兰娘工钱,如此一来,其实所剩并不算太多。

兰娘不知道这些食材等物的具体成本,她也不会去算这些,但她知道,拿着这么多钱是不太安全的。

“雪姐,我知道牙行会收买铜钱,不若找一家票行,每逢正午便过来收换票银,这样既安全,又便宜。”

沈怜雪她们毕竟没如何做过生意,对这些不太了解,兰娘也不知自己为何知道,但她一想,那些许多旁人不知道的事,她却也都知道。

她只是忘记自己是谁了而已。

沈怜雪微微一顿,她同李丽颜对视一眼,两人都不知道牙行还做这样的生意。

兰娘见她们茫然,便知道她们不清楚这样的票买方式,便道:“大凡商家、铺席、店铺等,每日都要找买找卖,要给帮闲、女使和人力开工钱,那么就需要大笔铜钱,那种大商家,所收有许多交子、银子和引子,不好破开,也不好找零。”

兰娘娓娓道来:“所以会有专门的银铺上门收换铜钱,而银铺也没有那么多铜钱,就会寻牙行赎买。”①

“牙行就会同各家脚店铺席谈买卖,他们每日过来收铜板,每日开出花押票契,老板们可以选择,攒够多少票契去换一次引子、交子或者银子,如何换都是按照市价而来,这样既安全又无需费事,算是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