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二合一123-124……(第3/5页)

甚至还有食客问:“老板,若我攒了十张礼券呢?”

沈怜雪正忙着做煎饼,沈如意替她回答:“阿叔,你有多少,都能换多少,就看你吃不吃得完。”

食客们哄堂大笑:“好吃,就一定吃的完。”

沈如意语气里有着让人开心的轻快:“那,团团煎饼提前谢谢阿叔惠顾哦。”

————

一开始在商议的时候,裴明昉就道:“先同食客说,你就准备了两千张,先到先得。”

“但也要同他们说清楚,晚来的不一定没有,为了让所有食客都能领到,要额外加做。”

裴明昉声音透着笑意:“这样一来,食客就会知道你生意火爆,到时候食肆开张,他们会先去登门兑换,不会拖着不兑,因为他们都觉得会有很多客人,去晚了不一定还能兑上。”

“一开始能引得大批客人,这些客人又会一传十十传百,口碑和客流自然而然便会带起,等到礼券都兑换完,客人也不会变少太多。”

沈怜雪的手艺到底如何,裴明昉大抵都尝过,能叫他那挑嘴的母亲和侄子赞不绝口,想来一定能吸引回头客。

物美价廉,美味干净,即便只是贩夫走卒也吃得起,生意自然不会差。

裴明昉对沈怜雪是很有信心的,因此,在沈如意同他商量礼券之事后,他还能举一反三,给了后面一系列的发放方式。

就连看过《菜谱》的沈如意也自愧弗如,她爹真不愧是宰执,在指定规章时真是信手拈来,连想都不用深想。

裴明昉看女儿一脸崇敬,不由摸了摸她的头:“爹爹整日都同那些老宰执打交道,每日做的就是这样的差事,自然熟悉。”

他制定和议论的都是国家大事,牵扯到万万人之身家性命,每一个新的政令颁布,背后都经历过短则数月长则数年的评议。

因此而言,这间小小的食肆,即便没有沈如意的这个奇思妙想,裴明昉不用动用裴家都能让宾客盈门。

最主要的还是味美价廉,东西是一顶一的好。

沈如意想了个成语:“大材小用?”

裴明昉跟沈怜雪不由一起笑出声。

两个人对视一眼,沈怜雪道:“多谢大人费心,如此便按大人所言来办。”

裴明昉摆手:“不,倒是我要谢过团团和沈娘子,倒是给了我些许深思。”

沈怜雪有些惊诧:“团团这奇思妙想,还能给大人深思?”

沈如意咧嘴笑了,特别得意:“娘,说明团团很厉害!”

裴明昉眼睛里的笑意流淌出来,他温言解释:“治大国如烹小鲜,治理一个国家同开设一间食肆,其实也是有些相仿佛的,本质上来讲,国家也需要赚钱,赚来的钱,让国家里的所有人都生活幸福,即便是庶民也能生活下去,不会被逼迫流离失所,无以为系。”

“团团这个礼券的主意其实不错,若是收商税时可试行,比如商税实交则发放礼券用以兑换各路票引,这种优惠,相信许多大商贾都会心动。”

“毕竟,也不是人人都愿意偷税漏税,这毕竟要承担风险。”

裴明昉说得就有些深奥了,但沈如意却奇异地听懂了:“爹爹,可他们还是要多交税,愿意交的一定会交,不愿意的即便优惠也不会交,还不如给早交税的人多发礼券,然后逐日或者逐月减少,这样,一直积极交税的人会更积极。”

听到女儿的话,裴明昉眼睛都亮了。

他比刚才的沈怜雪还要惊讶,简直是不可置信地看着小女儿,似乎在看什么稀世珍宝。

“团团,你是怎么想出来?真是叫我颇为震惊。”

裴明昉看着女儿问,他的震惊是藏都藏不住的。

沈如意冲父亲笑笑,很是理直气壮:“毕竟要赏罚分明,照功行赏,且嘉言懿行,只有后来者看到前人之裨益,才会效仿。”

这话说得比裴明昉还咬文嚼字,落在沈如意身上,却一点都不显得突兀,反而有种返璞归真。

这些自然不是沈如意小小人儿能深思之言,其实是她的师父前世所教导。

师父一心向善,总是说嘉言懿行,沈如意小小年纪便也记在心里。

裴明昉赞叹道:“吾儿聪慧,堪比当世大儒。”

这夸奖实在有些厚重,沈如意栽倒在母亲怀里,脸上笑容不落,终于还是有些羞赧。

裴明昉同沈怜雪对视一眼,沈怜雪冲他抿了抿嘴,一句话都未多言,但裴明昉却看懂了沈怜雪的意思。

他只是低声笑着说:“我女儿就应该聪明。”

一晃几日过去,礼券也已发出过半,当每一日生意都更上一层楼时,沈怜雪便跟沈如意感叹:“你们父女,真是厉害。”

或许都被那两千张的定量激励,过来买麻酱馒头和糖三角的食客都增多了,沈怜雪和白柔儿每天都要揉更多的面,明日次从十几蒸笼几乎要卖过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