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第2/3页)

薄老摸着胡子说:“诺儿果然很有灵性,要不是被老东西拖后腿,这画可称上佳。”

他这话可称不上实诚。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秦老的用色看似杂乱其实很有章法,越看越有滋味。至于诺儿画的那一边,一看就是随意挥洒,纯粹是在玩闹。

秦老却没有反驳,反而赞同道:“我是看诺儿弄出这许多不同的灰和黑的颜色,觉得很有意思,偷偷跟他学的。”

贺林轩则问儿子:“你的罐子里,装的都是什么呢?”

诺儿嘿地一笑,抱着贺林轩的大手说:“知我者,阿父也。我私以为,罐子长什么样子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的用处,就是盛物。”

李文斌倒是没看出这一层来,听儿子学着书院夫子的口吻说话,很是自得的模样,有些好奇地问他:“那都装了什么?”

诺儿咧嘴笑起来,指着最底下的留白,说:“本来我想就装点水算了,后来想想,有些浪费,喏,就想装点糖糕。不过糖糕装在里头容易坏,我就改主意了,还是酱菜更好。不过都拿来装酱菜,我也不是很喜欢,就多装了一点佛跳墙,虾球,牛肉丸,鱼丸什么的。”

李文斌:“……”

张河哈哈大笑,揉了揉诺儿的小脸说:“你这罐子还挺能装的。”

李文武一边笑一边说:“挺好,挺好。”

长灏朝诺儿扮了一个鬼脸,“贪吃鬼。”

想了想,又问他:“你为什么不装点冰糖肘子?那个也很好吃的。”

诺儿哼了一声,“你喜欢,装进你自己的罐子,这个是我的。”

“在你的罐子里,我也可以吃呀。诺儿,把水倒了,我们再装点果汁儿进去呗……”

长灏凑过来,笑眯眯地说。

看两个孩子认真地讨论“罐子里的东西”,大人们看得直乐呵。

贺林轩再看薄老的作品。

他画了全景,石桌罐子,甚至石桌上的落叶。留白阴影都处理得恰到好处,颇具格局。

老先生画技老道,就算换一种画法也难免带上自己的风格。

他的画,不在写实,更多的是意境。

不等贺林轩说话,秦老就忍不住道:“老头儿,你这画的什么乱七八糟的,华而不实。我看啊,你那些手札要的画千万别自己动手,误人子弟。”

薄老自然清楚他记述的手札,需要的是贺林轩那样精确而务实的画,而不是这样的作品。

他叹息说:“几十年都这样画下来了,改不了喽。”

贺林轩宽慰道:“先生不用勉强改变,这样的画才有大家之风。我那些微末伎俩,虽有些实用价值,却也难登大雅之堂。”

薄老摇头道:“林轩太过自谦了。”

贺林轩也和他说了一些自己画画的技巧。

薄老基础扎实,学得很快,这才两个月不到的时间,短短五六次教学,他已经能自己画的有模有样了。

贺林轩道:“我能教您的已经很有限,主要就在于孰能生巧。一景一物都能入画,您平时多练练手,自然就好了。”

末了,他有些不好意思地道:“先生,下次休沐,我有意带夫郎和诺儿去郊外跑马,怕是不能过来了。”

薄老摆摆手,“你自去吧。为我老头的无礼要求已经耽误你很久了,难得的休沐,是该多和家人一起活动活动。”

他想了想,道:“信儿经义将将入门,正是打实基础的时候,却是不好懈怠。”

李文武便说:“自然是读书紧要。”

李信虽然有些失望,却也道:“师父,徒儿知道轻重,会用功读书,不会分心。”

薄老满意地摸了摸胡子,他也不是太严厉的人,见状便道:“待你初学有成,为师带你在这南陵城中走走。别看你们在这里生活,许多东西见过了也只觉得平常,其实,有许多典故,就藏在这座城池的角角落落里。”

李信大喜道:“多谢师父!”

贺林轩也眼馋这位行走的博物馆,说道:“先生,到时候我和勉之来蹭学问,您可不要嫌弃啊。”

“还有我,还有我。”

诺儿不甘人后道。

薄老欣喜非常,他儿孙不耐烦听他说古,现在有人愿意听他老头子唠叨,自然求之不得,满口都是好。

午后,贺林轩得了薄老的允许,拿了一部分手札回去,平时有暇就帮忙校对,画上两笔简画,还原手札所叙场景。

回了府中,几人才知道王海峰来下了帖子,给李文斌和张河。言说如若愿意,明日来四方来贺赴林二夫郎的答谢宴。

“最后一宴?”

张河有些吃惊道。

“去吧。”

李文斌叹了一口气,大约是怕他们拒绝,帖子里王海峰言辞恳切,说明此宴之后,林二夫郎就此闭门清修,不再见客。

张河点头,“自然要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