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同游(第5/6页)

“要不然何必一听说柳先生来了,咱们几把老骨头就千里迢迢赶来?”老者砸咂嘴,“这回一定要当面请教。”

“估计柳先生现在在宫中,回头请陛下赐见。”

……

几人低声谈论着走远,有点古怪的高帽子在人群中矗立,四面的人都很熟悉这种装束,恭敬地让开。

坐着纳兰述和君珂的那辆马车内,一个在沉思怎么开口,一个别有心事,都没发觉……

所谓胜尧城四大名胜都在郊外,云台山四景,从上山的路开始,晏希韩巧等人都离得远远的,柳杏林更是一步一低头,不像游山倒像采药。

云台山不算高,胜在秀丽峭拔,奇峰多景,翠池是山脚下一方湖水,以水质清美如翠玉而闻名。

冬日里少有游人,脚下的雪咯吱咯吱作响,转过一道小山坳,忽然眼前便一亮,一方莹翠的湖水静静归依于群山的怀抱,倒映四面落雪山峰和旁逸的琼枝,如白玉锦中一枚翠佩,色泽清爽得让人忍不住吸一口长气,似乎从心底透出润和凉来。

湖面已经结了碎冰,因而水色显得略淡,越发通透。极静的湖水、缓缓游动的晶莹的碎冰、被风拂落的乱雪、水下簇游的红鱼。动静结合,清光四射,潋滟流波。

水边含笑看过来的纳兰述,拥一袭雪白淡金雀羽氅,长眉山青,肌肤如冰如玉,皎皎风华,也似雪山神子。

君珂怔怔望着比山光水色更通透干净的他,心忽然微微痛起。

“纳兰,我想……”

“这里曾经是我娘最喜欢来的地方。”纳兰述却先开了口,“她少女时代便掌重权,终日缠身于政务,每当觉得心头压抑不堪重负时,便一个人悄悄出城,到云台山来转转,她说看这湖水便觉得心中清静,这几年你不在,我也经常过来,有时会坐上半天。”他轻轻揽过君珂,“坐下,闭眼,别想那么多事,听。”

君珂闭上眼,听着他呼吸平稳在耳侧,心际安详渐渐空明……风动、雪落、水下鱼儿游动、水上碎冰相击,几只小鼠从雪洞里探头看人、一只野兔从灌木端掠过,灰色的皮毛溅飞碎雪,碎雪又落在了一朵白梅花上……

“真美……”她喃喃道。

“这世间美的东西太多,但我们没有静心去发现,丢失的从来就不是风景,而是我们沉静下来的心。”纳兰述附在她耳边,“小珂。不要怕它不在,美过的,深刻记忆过的,永远都会在心深处完整。”

君珂心中一颤,睁开眼,纳兰述却没有迎上她疑问的目光,只是静静揽着她的腰,在湖边坐了一个时辰。

远处张半半在沉思,韩巧东张西望,柳杏林低头找药,戚真思默默伫立,看着那相偎的人们。

拾阶而上,半山腰苍阑阁古朴厚重,一道长长的城墙状的护墙逶迤直上,簇着厚厚的雪,在苍茫远山的背景中,如雪龙盘旋作势,昂首回望。

“山河不老,巍峨永在。”簇雪的苍阑阁里,纳兰述抚着君珂长发,“老去的只是人心,但在你我眼底,彼此永远不老。”

晚霞无声无息涂满天际,夕阳自霞光后现一抹金黄,那样的黄色不刺眼耀目,却灿烂温存,整座山峰浸润在微黄金红的光芒里,碧得更翠,白得更莹,苍青色更凝重,每一处峰形峭拔,都如一首好词起承转合,恰到好处,妙不可言。

霞光下纳兰述揽紧君珂的肩,“你曾背过你们那一句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其实夕阳有什么不好?,美得更持久而含蓄,过得这一日,到头那一身,便如黄昏夕阳,温和艳美,内敛沉静。”

远远的地方,那几人遥遥看着沐浴在霞光里,神仙眷侣般那一对璧人,良久默默转头。

南潭双塔,白玉般的双塔映在黛青色的潭水里,潭水下隐约有很多同心锁,据说双塔在夜间某个角度会重合在一起,有情人在那个时候,往重合的塔影里抛下刻上彼此名字的同心锁,从此必永结同心。

君珂十分惋惜,连连嗟叹,“怎么没准备同心锁。”

纳兰述笑而不语,手掌一翻,掌心两个金光灿烂的小锁,一个用绿松石镶嵌着“纳兰述”,一个用鸽血宝石拼成“君珂”。

君珂抬头看着月影,月光自天际缓缓前行,潭水里的塔影渐渐重合,急忙抓起小锁要扔,手掌忽然被纳兰述握住,连同锁握在了一起。

君珂愕然抬头看他。

纳兰述凝视着她的眼睛,他的眼神通透晶莹,也如这碧水月色,长天深雪,倒映着她明亮而微微迷茫的眸子。

手掌微微攥紧,温暖的修长手掌包住了她微凉的手指,他有点用力,锁身咯痛了她的掌心,她不觉得痛,只觉得心砰砰跳了起来。

“小珂。”纳兰述的声音还是不急不缓的,带着微微笑意,眼神也没什么变化,“这锁,我希望下次来的时候,我们再抛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