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大汉华章(19)(第2/3页)

此时入冬,稻米价格本就昂贵,农家一年收获只有一次。秋季收好了粮食之后,除却零碎的小收入,其余全都是吃老本。

太平无事还好,若是遇上家里头有人害了病或者有了什么意外,定要捉襟见肘。夏冬还能有些耐热、耐寒果菜的收入,唯独春日,除却部分野菜之外没有半点收成,家里头还得忙着春耕没人能外出做活,这是农人一年中最难的日子。

即便去岁秋冬有收稻杆一事,农人们都能有些收入,但是若有旁的赚钱机会没有人会放过,更何况是用没有人要的漆树种子换香喷喷的谷粒,不换是傻瓜!

冬天衣服穿得厚,加上冬日植物呼吸蒸腾缓慢,过敏情况好了许多,唯一的缺点便是漆树的果实普遍长在树梢,漆树又长得十分高,唯有极擅攀之人方可上树。

不过等后来很快有人使用了更方便的方式。

他们直接举起长杆拍打树梢,间或使用硬拽的方法,还会有小朋友用雪团子往上头砸,硬生生请将生活在这个风和日丽地方的漆树果实尝了一把“风霜雨雪严相迫”的滋味。

漆树果子呈黑灰色,落在白皑皑的雪地上特别显眼。捡果子是孩子们的任务,小豆丁们腰板软,眼睛又好,一听这些东西能换稻米,钻来钻去的劲头简直不能更足。

由于收购的要求是不能带树枝,女人们也都行动起来,将被孩儿们捡回来的果实再次晾晒,晒干后的枝条脆,取木棍轻轻敲打便可将其拍落下来。

有了之前收购破旧稻草的经验,这次民众们对于中山王的种种奇异之举多少心中有了底气,故而虽然这次大家依然闹不明白中山王为什么要这漆果,但在收集物资并且去更换的动作却丝毫不带犹豫地争相收集。

彰显出了他们对这位年少的小国王有了信任之心。

当然与上次一样,这样的面向全民的收购活动又引起了二道贩子的侧目。

官府并未打击这些人,这些在现代这些人是可恶的黄牛。但在汉代,对于官方来说,这些人的存在可以大大节省他们零散收购置换时所浪费的劳动力,而对于寻常百姓来说,虽然拿到手的价格稍稍低了一些,但是,他们将货物运到兑换的点所需要的人力物力消耗却也省了下来。

毕竟,此时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在雪地里运输大宗货物的条件的。

当然也有不少村民舍不得这一分被占去的利,又因为冬日的确无事可做,发动全家老小肩挑背扛地将树果子给送到了兑换点的并不在少数,然后他们又齐齐欢天喜地地拿了稻谷回家,一路找上些村民为伴,倒也热闹。

漆树的果子是一样好东西。

其果仁内所含有的植物油脂比例很高,而且本身和其可恶的存在不同,有清香,滋味据说很不错。

最重要的是,它的种皮当中,含有相当大的天然蜡成分。

是的,夏安然打算做蜡烛。

西汉有灯,却很少有烛,如今的蜡烛就连他皇帝爹都不太舍得使用。因为这些蜡少部分是以蜂蜡为原材料,而大部分则是进口而来的动物蜡。

夏安然不知道那个是什么,他觉得可能是大型的哺乳动物体内类似于板油的东西。考虑到如今已经有了龙诞香这一存在,他觉得很可能是抹香鲸的油脂。

但是,大汉朝没有人见到过抹香鲸,所以也没人能给他最后的答案。

说到蜡烛,除了蜂蜡之外,其实我国多半是使用白蜡虫所产的白蜡。在古人掌握了白蜡虫的人工养殖技术之后,似乎差不多在唐宋,蜡烛才开始渐渐转为寻常物件。

而现代多用的石蜡则需要进行石油的化工冶炼,故而在如今,考虑到白蜡虫生长在南方,北方没有的情况下,夏安然觉得漆蜡是一个很好的代替品。

尤其在如今大汉全民种漆的情况下。

不过短短半旬,源源不断的漆果便被送到了卢奴被空置出来的仓库内。小殿下让人将种子舂碎,然后用筛子过一遍,果实已经成为粉末,被拿走榨油,而留在筛子上部的皮纤维才是用来制蜡的原材料。

果实翻炒后趁热压榨,果皮则需要通过隔水蒸的方式融化其中的蜡质。

先被提取出的是漆油,褐色看起来特别古怪的油被榨出。这天气寒凉,几乎只放了一小会便会凝结,这是因为果实中也含有蜡,但是显然比起果皮的蜡含量,这些凝结成的漆油更像是猪油的性状。匠人们茫然地看着一个个椭圆的碗装物,这,这真的能吃吗?

在以动物油为主的西汉,中山国的民众们对于吃这个颜色古古怪怪的产物有些犹疑,如今的植物油唯有杏仁油。考虑到杏仁可怜的出油量,吃过的人极少。

夏安然也有些没底,他十分谨慎地令人用漆油炒了几块肉,然后拿几种牲畜都做了投喂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