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大汉华章(26)(第3/5页)

虽然窦婴一副这是中山国能人的手段,刘胜不过是捡了桃子的意思。但是刘启何等聪慧,又怎能看不出这是谁人手笔?

小儿子在临走前从薄皇后那儿带走了一批图书,薄家出了一个太后一个皇后,底蕴、势力均不亚于现在的窦太后,能被薄皇后收藏的书册几乎本本精品。

小儿子离京时候的车队大半都用来放竹卷了。恐怕就是因为如此,小儿子才开动了脑袋瓜子,若非如此,只怕他想要看到这纸张还要等上好些个时日。

天寒地冻,王宫未建,于是倒腾出了火炕。

他派给小儿子的手下寥寥,且中山国并无原属的王室官吏,一切都要重头再来,小儿子被派去的时间又是秋冬,为春日大祭他必得择才。

若非如此,小崽子也不会想出这般择才之法,更不会向他求助。

刘启哼了一声,心中有几分这儿子戳一下动一下的恨铁不成钢,但更多的却是一个老父亲的自豪。

毕竟他儿子无论怎么滴,都是个人才。

当然这份自豪之情他是不会表露出来的。刘启眼睛一转,以奏书角指了指另一口箱子:“这也是蜡烛?”

“并非。”窦婴侧身开箱,将里头的一个锦盒交给了走上来的内官,后者接过后转递到帝王身前。刘启抬抬手,示意宦官将之开启,锦盒被打开的一瞬间室内仿佛都亮堂了。

刘启作为一国之主,寻常生活并不奢靡,但这并不代表他的审美上有一星半点的问题。

况且无论审美有没有问题的人,在看到这一尊瓷白菜的时候,都不会有赞美之外的想法。青釉和白釉相互叠加的制品,便是在现代也能当做是一件艺术摆件,遑论如今。

刘启双手上挑,稍稍一抖让衣袖落下些许,此举是他生怕因为衣料的一个抖动会拉扯摔碎这一件珍宝。作为皇帝,他触手所及过的奇珍异宝并不在少数,巧夺天工者更是不少,但其中,却没有少有一件能够像这一尊一般美到让人觉得触目惊心的程度。

他双手捧起了这一尊玉白菜,小心翼翼地以指尖触碰过其菜叶的弧度。

从雪白的菜梗,到带着绿意的菜叶,及至最后有如凝聚了一汪清水的叶子尖,于他指尖所及之处,釉料严丝密合,全无拼接的痕迹,如此便证明这是一件同时烧铸出来的瓷器,如此更为难得。

当发现了这一点之后,刘启于心中深深地叹息。他的目光流连于上许久,方才将这一尊瓷器放回了锦盒之中,不无唏嘘地在虚空中点了点此物,下判定道:“宝物果真迷人心智,”

窦婴非常理解他的想法。

事实上,若非在夏安然那一边他看到了各种各样的瓷器,其中不乏精品,看多了耐受能力便也提高了。他在见到这一样东西的时候,第一时间的想法也是占有。

刘启闭目站立,花了些时间稳定了下心神,再睁眼的时候看这一尊瓷器的眼神已经带了些许淡然。

他修身养性多年,又为太子整整二十二年,这一番人生经历给他带来了别的帝王所没有的财富,那就是——克制。

对于权势的克制,让他能够忍受薄氏家族的桎梏,也能够忍受太后屡次干政。

对于感情的克制,能够让他在之后对于心爱的宠妃,说杀就杀,全不容留情。

对于物欲的克制,使得他成皇多年,内库所藏,依旧贫瘠。

正所谓上行下效,正是文景两位帝王都有这样的品性,他们克制自己,没有放纵自己身为帝王的欲望,才给了百姓不被干涉的自由发挥,方才造就了文景之治。

帝王苦笑了一声,只觉得自己多年修身养性毁于家里臭小子的一件上供。若小儿子在他面前,自己一定要捏捏他那小肉脸,再戳戳他的小脑袋瓜,看看能不能把脑袋瓜里头的点子再戳出来些。

在脑中补完了这一幕后,刘启感觉心里头舒坦不少。

示意人将锦盒之盖合上,遮盖住了瓷器的光芒后,他又看了眼木箱子之内的另外几个锦盒,这次他让人一口气将之全数打开。

对比之前巧夺天工的瓷白菜,剩下这些东西只能说稀松寻常,被突然之间提高了阀值的汉景帝,在看到这些纯白色的瓷展时心中已经淡然。

他双手插于袖中,面上无甚表情,但他看向窦婴的眼神却深邃异常:“说说。”

窦婴又掏出了另一封书信:“陛下,臣方才所说的可让陛下宽心之物,并非是这些瓷器,而是这一份文书。”

景帝也不等内侍转交直接自己接过。见他抬手,窦婴忙躬身向下,双手高高举过额头,以示臣服无害姿态。

刘启展开一看,小儿子的字迹落在纸上。

这字倒是长进不小,倒有了几分风骨,帝王一目十行快速扫过。

因为这并不是正式的奏书,夏安然并没有按照藩王上奏的格式来书写,反而是使用了一种更为亲密的语气。他在上头写了几句自己的日常生活,又关心了一番老父亲的身体健康之后,便口气轻松地像他爹介绍了自己的大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