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大汉华章(29)(第3/5页)

做实验的匠人都不等小吏将牛带来,袖子一撩,自己便扯着绳子向前哼哧哼哧地拖着犁走。后头扶着的匠人神态十分轻松,尤其在前者试图转弯绕向的时候更是露出了惊喜之色。

等到两人合作铲过了一小亩田地后,二人都得出了彼此满意的答案。

小吏同时拿来了现在最为先进的直辕犁,再亲身上阵试验了一番后,无论从“牛”的角度还是从人的角度,都更加倾向于曲辕犁。

曲辕犁比之直辕犁只有一字之差,但是所带给人的感受却全然不同。曲辕成型于唐代,在之后的时代均无大变化,由此可见其从最初制造出便已改无可改的精妙程度。

而其中最得好评的还是曲辕犁设有犁评,这一种装置可以控制犁铧入地的深度,使之可以应对大部份不同情况的田地。

且其降低了重心,又缩短了犁辕长度,从而减轻了对于畜力的负担,无论对人还是对畜都能更省力。

正当众人琢磨的时候,牛也被带来了。一并前来的还有一富农,这牛便是富农家的牲口。

虽然中山国这一批治粟内史所带领的专管税粮班子多少都对耕地有所了解,但有些操作还是得真正的农民上手尝试。不管是发力姿势也好,耕种习惯也好,都需要由农民来做检验。

老农在看到这一个新犁后,原本淡定的神色一凝,他一个呼哨唤来了没有穿鼻环的黄牛,自己就亲自上了手。

实验报告很快被递交到了夏安然的面前。只看了看下头管理递交上来的数据,夏安然便毫不犹豫地在上头用印。

拿到准信的治粟内史立时雇佣了匠人加紧制造,自己先亲自带了一小批已经造出的犁去了南方地区。

中山国是一个长条形的行政地图,以南北走向为主。即便所在地有太行山遮挡北风总体呈现温暖气候,但是由于纬度的自然优越性,南边还是要比北边先一步解冻。

故而出于牲畜恢复的需要,之前在给牛鼻子穿孔的时候,便是有计划地由南向北推进。

这次官吏们南下的时候便发现,只粗略一看,农田中的牛犊数量就有了明显增加,一问才知晓这些牛犊有不少都是中山国的居民从周边郡县采购来的。

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一辈子干活勤恳,看着老实巴交。但同时他们也是对一些政府行为非常的敏感。

经由丞相所派下来的给牛穿孔的队伍,让他们敏感地意识到了什么。一些没有牛的家庭,在看了一场热闹之后,回去寻思着就托人到别地买了小牛犊回来。

这些人的决定是正确的。因为很快他们都拿到由上而下推广开来的曲辕犁来。

比之前些年才出现的畜犁,曲辕犁又经过了进一步的改进,使用感觉更为轻巧的同时也更为省力。

甚至于对于寻常的农人来说,他们都不需要前头有畜给他们节省力气,光靠自己就能让它推动。尤其是家里是小牛犊的家庭几乎都不舍得让小牛犊来干活。

牛崽子还嫩着呢,现在可不敢使得太狠,伤到了筋骨日后就长不大了。

现在的小牛犊的主要工作就是——吃吃睡睡看小孩。

张铁匠所做出来的那些器具看起来数量很多,但是算到全国也只能说是荧星之火。如今的主要推广方式是下发到县乡,然后由县长或者乡长,再向下一步推动依样画葫芦地造出一批由村民自己打造的农具。

县里和乡里对于上头下发的农具的方法适应能力良好。今年大家都比往年要富裕一些,尤其是一些男人在摘完了漆果以后还帮忙去盘了火炕,又得了一份工钱。

更何况农具这种东西,自己一家人用一套事实上极为浪费,农人长时间的种植经验之中也产生了一套诀窍。

农具一年中自己基本上只用一次两次,平日放着也是浪费,还不如自己打好后就借出去,同理自己也能和别人换着用,大家都不占人的便宜。

若是遇到实在打不起农具的,便用自己的劳动力来交换农具,帮着农具主人家打打猪草、整理一下田地,亦或者开个荒种点小菜什么的。

都是乡里乡亲的,也不太会遇到过分的主人家。

如此,在这个冬天,中山国的大部分木工匠人居然都没能成功猫冬,他们多半在金钱的诱惑下,乒乓干个不停。

只为了赶在仲春之前将工具都准备好。

除了水稻之外,夏安然还让人去别的地区采购了一些菽麦当做种子。

中山国虽然河网纵横,但是也有不少区域是缺少水利灌溉的。此前这些区域主要以种菜为主,而现在中山国以官方的名义向下发了麦菽的种子,鼓励大家试验植物的多样性。

农人们在听闻小殿下似乎喜欢吃菽乳,都很愿意开些荒地试着种种看,尤其在听闻这二者可以轮作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