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大汉华章(33)(第2/5页)

其实在此次无功而返的归来路上,便是崇尚节俭的郅都也已经用比较温和的语气催促他了。

诸侯就藩时都会有一笔装修资金。当然事实上这笔钱想要造一个王宫肯定是远远不够的,没多少存款的诸侯王多半是先用这笔钱造一个将就着的宫室,然后在此后的一辈子当中屡次攒钱扩建,乃至于推倒重建,就和玩经营游戏似的。

代表人物就是刘胜的好兄长鲁王,和他叔叔梁王。

这两位都是标准的修建宫室狂魔,鲁王在后来为了造宫室还将孔家的宅基地给推了,但正因此此举,他还发现了被孔家人藏在墙里头的珍贵文献,也能算得上因祸得福免去了一场责罚,骂就算了,反正不痛不痒。

当然对比之下,他哥哥的爱好可能更倾向于艺术性,梁王则是宛如暴发户一样,除了豪奢,别的没什么追求。

理论来说应该很有钱的夏安然却在这一个冬天将自己可动用的资金花了个七七八八。虽然效果斐然,但也掩盖不了他贴不了钱造不起大宫殿的事实。

他拿着小本本盘算了半天,算得自己一把辛酸泪都要流下来了。

现在手上的几个技术里头,火炕主要是技术,能赚钱的也就是售卖耐火砖,但为了推广其实利润很低。

造纸就更不必提,就算造出来也是不能用来公开售卖的。

瓷器利润倒是极高,但现在还没有开始给他创造收入。

他自己的小金库还有他娘给他的小金库资金不少,但是可以挪动的都被他用来做农具的推广了,剩下的大部分都是金银。

金银在这个时代是不能当作流通货币来使用的,如果要用,他就得找人将它换成等价的粟米。

况且,为了避免冲击中山国的市场,他肯定不能在这里换。

然而,在这个时代,在运输过程当中还会造成米粮的额外损失,通常还不是一笔小数目。

所以,要换就只能找一个有粮又喜欢金子的人,最好还离他这儿近一些……小国王的视线扫过了整个舆图,还没等他下定决心,便有人找上了门。

他亲爱的姑母封地上的粮官带着一批麦菽抵达了中山国,并且传达了来自刘嫖的亲笔信。在这封信上,财大气粗的刘嫖向夏安然定了足足六十多件瓷器,其中不仅有小酒壶,还有刘嫖从他五花八门的礼品中相中的各种小东西,就连他送给表妹娇娇的瓷娃娃也定了两对。

还特别指定要一男娃一女娃左右相对那种,意图不要太明显。

夏安然自然不会拒绝这笔订单,长公主给他的价格实在很不错。当然,由于两人的亲戚关系,这些东西并没有明码标价,硬要说的话,也就是——姑姑赏给侄子,侄子孝敬姑姑的关系,并不算是正常的采买。

馆陶公主财大气粗,小国王看着这份礼单简直想要原样再来个五六份,当然也就是想想而已,真的有那么多订单他就要脑壳疼了。

中山国如今的产出还是以陶为主,瓷只能说是锦上添花。而且如今的窑炉受制于技术,其实瓷的产量也不大,质量也不算稳定。故而,关于在国内售卖瓷器一事,他倒也不急。

毕竟瓷器想要定价还有一定的难度,定价高了,便有了“奢靡”之风,定价低了,又无法刺激这个市场。夏安然不是经济学专业,有些不知道该怎么把握这个分寸。

而且他也不敢贸然行动,万一他一个浪飞,真的引来了匈奴图利直接攻破中山抢人抢东西咋办?

只要利润足够大,没什么事是不会发生的。

为了避免自家大本营被敌方轰炸,瓷器背后的铭印夏安然都没让人用匠人很想用的【中山】二字,而是用了【定】这个其实现在还不存在的地名。

原本要在北宋才享誉天下的定瓷,因为夏安然这一只蝴蝶,提早了一千多年问世。

如今主要支撑起夏安然财政的是最不起眼的蜡烛,现在中山国境内已经开始贩卖的蜡烛价格略有些小贵,但也在大部分人的可接受范围内,销售量较为稳定,还有不少订单是来自外国的。

这东西说日常也日常,但你要是买个十几、百来根的全部点在一起那也够奢侈的,全看人怎么操作。

夏安然多坏啊,他悄咪咪得教授了负责售卖蜡烛的货郎一些使用蜡烛的特殊技巧,比如摆个图形在院子里头,到了夜里突然点亮再带人从上往下看啊。

或者是将蜡烛剪碎隔水融化,然后在书信上滴蜡再上印,这透明白色的可不就比用泥封来的有逼格多啦!

尤其是坏心的夏安然鼓捣出了染红了的“喜烛”,直接针对了婚恋市场。

人最愿意花钱的时候是什么?

恋爱、结婚、生娃。

这三个人生阶段的汉子要是不愿意花钱,那是要被人看不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