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大汉华章(62)(第3/5页)

史官掌握了上班不写字全靠脑子记的技能,想也知道这位上班时候眨巴眼的史官回家之后一定在奋笔疾书。硬生生地逼得人延长工作时间的小国王有些不好意思,最后只能停下这种幼稚的举动。

他放下酒杯,点了点刘彘的小史官,这位也是个小实习生,“本王之前倒是没有注意到你,你可也和青方一样,是史官家族出来的?”

青方就是和夏安然斗智斗勇的那个小史官,其字取“青史”的“青”字和“方正”的“方”字,这倒是个十分具有史官的家族特色的字。

刘彘的小史官被点名,忙自暗中走出,揖曰:“回殿下,臣并非是史官世家,只是臣祖上也曾做周室之太史,臣愿效先祖,故投史一科。”

原来也算是有家庭渊源啊!

夏安然笑了一下,“如此甚好……对了,你叫何名?可已有字?”

“回殿下,臣姓司马,名谈,尚未有字,乃左内史夏阳县人。”

小国王的表情微微一僵。

陕西人,司马谈,这个世界上除了那个将儿子一路带进史官大门,并且收集了大量史学资料,想要著作一部能够填补春秋之后史学空白的史学大拿司马谈,还有第二个司马谈吗?

夏安然悄悄捏了把自己的大腿肉,勉强保持了面部的平静。

但是,但是……

小国王脑子一时之间还是觉得晕乎乎的。

然后等他眼神一转,瞥到中场休息正在吭哧吭哧吃菜瓜补充体力的刘彘,忽然就淡定了。

就连刘小猪都蝴蝶到了他一亩三分地里头,别人的命运偏一偏又算什么呢?

说起来,他记得这位也是个大学霸来着,能文能武,能道能儒的那种。人才不用……多浪费啊。

小国王特别和善地关心了几句。小国王突如其来的热情,让已经到中山国很长一段时间的司马谈感觉很是诡异,尤其那热切的小眼神,更让他背后的汗毛都一根根地竖了起来……

不对!他忽然想到了和他坐在一起的那位前辈的日常生活……不可能吧?自己,自己是刘彘殿下的史官,中山王应该不会……

事实上,中山王会。

当司马谈木着脸提醒刘彘到了今天该去习武的时间后,小史官咽下了心中的诸多辛酸。

刘胜殿下将刘彘殿下的时间表排得满满的。刘小猪毕竟是个贪玩的孩子,自制力再好也有限,又因为他身份尊贵,内侍也只敢温柔提醒,小豆丁们就更不必提了,一个个玩得比小国王还疯。

当然,跟夏安然相比,刘彘的学习任务还是很轻松的,他又没有配备自己的太傅,目前还是散养状态,所以中山王殿下就将胶东王一天的日程安排都交给了司马谈,本身也是个小少年的司马谈就被迫接下了提醒小国王学习的“苦差”。

对此,夏安然振振有词,他说,一方面我是给你近距离接触朝政的机会,另一方面你们史官的最终目标不就是要有自己的原则不畏强权吗?这不就是很好的锻炼机会?

偏心眼的兄长搂着弟弟,只觉得刘小猪可乖可乖,“彘儿很有自觉的,他只是有时候会忘记,需要你提醒一下罢了。放心吧,很轻松的!”

司马谈默默看了眼露出庆幸神色的胶东王内侍,再看一眼被兄长搂在怀里对他露出温和笑容的“乖国王”,只觉得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给弟弟找了一个好用的闹钟后,夏安然便彻底陷入了团团转的忙碌之中,除了朝见需要学习的礼仪,他还要在临走前将国内朝政基本理平。

春季的朝见是三月抵达长安,因为是大规模带着仪制出行,路上速度绝对快不起来,估摸着花在行路上的时间就得有一个来月,到时候藩王在京最长停留时间是二十日左右,但是因为有他们叔叔刘武的存在,这条规矩还有可能延长。夏安然粗粗估算了下,他可能会离开封地约三个月。

还是春夏的三个月。

这意味着他错过的可能不仅仅是春耕,还有中山国和河间国之间的第一次贸易往来。

作为两国链接关键的中山王和河间王若是离开了封地,那么贸易流通定然不会顺利,大笔的事件都会留到他们回来后再处理,到时候耽误太久了。

夏安然派人去找了他兄长,中山国这边的渡口其实已经基本完工,现在完全在等河间国的情况。

依托于秋季干燥的空气,三合土干涸的速度很快。

三合土虽然说到底还是土,但是其本身也能够当做水泥一样直接灌注,不需要层层夯实,只要保证尽量逼出里面的气泡即可。

港区整修了下堤坝,又将舶口水下淤泥清开,提高其浮力。另外,和别的码头不同的是,中山国国内的水流平稳,河流深度却不优秀,所以比起接纳大船,此处更适合中小型船只进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