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帝国裂变(16)(第2/5页)

她这一喊几乎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吸引过来了。女子更是尴尬,她嗫嚅着说:“嫂子,嫂子,也,也不用那么大声。”

“怎么能不大声。”一个一直在她身后支撑柱她的娘子小声说道,“你家男人没得早,家里全靠你一人张罗,你再能干,家里没男人容易被欺负总是事实。现在难得你识了字,不借着这个机会好好表现一下,你家娃儿就还得被人骂没爹的种。”

“你之前立不起来,我劝了你好几回。难得你现在想通了,刘娘子我同你说,你儿子可是在看你,日后你儿子能不能出息,能不能挺直了腰杆看的可全都是你这个当娘的。”

女子被人这么一说,整个人都是一震,她抖了抖嘴唇,等她的视线同被娘子们硬拽过来的大小两个儿子瑟缩的眼神撞上时,她忽然得到了无限的力量。

为了儿子,她对自己说。然后她听到了自己的颤抖的声音在人群中缓缓响起:“民常有言、有怨、有疑,却难以得到解答,对于此类情况寡人常感痛心然难解,故自即日起于中山国十五城每城均设一信箱,隔五日收取一次,民若有冤可申之,有悲可诉之,有疑可问之,有喜可告之。诸事皆可言,独不接赞言。”

“可实名,亦可匿名。凡举报、申冤,必须实名,但凡实名举报者,寡人收信十日内必派人查之。”

“民众可任意投稿,当地官员不允阻拦、亦不允干涉、事后不允报复,违者罚。”

她一字一字读过去,这封布告显然是考虑到老百姓的基础文化水平,没有写得太深奥,但因为她是女子,穿着亦是朴素,看起来出身普通,能够将这些字念出来便显得极为难得,她此举更是引来了诸多视线。

这些视线情绪复杂难言,刘娘子只觉得若是视线可以化为实质,她全身就要被来回捅穿。

她不是一个勇敢的人,在娘家时候就常常被家里爹妈忽视,一直到十四岁受了父母之命嫁给了夫君。

夫君家世家风均都不错,相貌堂堂,待她也好,只是在生下老二后便应招而去,此一去便再也没回来。独留下她勉力拉扯两个孩子。

夫君的宗家可怜她青年守寡,便承诺只要她不改嫁,带着这两个孩子,宗族每月里会给她一笔救济,她再靠自己的手艺赚些钱,日子也就这样勉强过了。

但正所谓寡妇门前是非多,家里头孤儿寡母总难免被人欺负。她性子软,老大便顶在前头,保护弟弟之余还要保护她这个无用的母亲,为此没少和人打架,更是因此破了相。

老二因为被同龄孩童欺负,又目睹老大为了护他被划伤,自此不愿开口。

在发现这点的时候刘娘子差点发疯,她扛着木棍追着那些坏小子们打,见着那些恶少年更是指着人鼻子骂,但是已经没用了。

长子破相前途尽毁,次子不言,两个孩子和周围格格不入,根本不愿意去族学,也不愿意去学堂。眼看着两个孩子都要过了开蒙的年岁,刘娘子只能咬牙去参加了卢奴县翁主所开的女子学舍,她用自己原来拿来卖钱的绣品当做束脩,带着两个孩子就去报了名。

刘娘子觉得自己不是个聪明的,她甚至学得没有偶尔来旁听的儿子们快。不是不沮丧,但是看着自己的两个儿子,她都撑了下来,一遍不行就两遍,两遍不行就三遍,就如同先生所说的一样,学习中没有聪明,只有勤奋。

她就是靠着这样的勤奋在这两次月考中都得了魁首,还拿了学校发的一笔奖励金。那个月,她第一次拒绝了宗族送来的救济品。

而现在,她要向她的孩子们证明一件事情——即便他们的父亲已经不在了,他们也不是没人要的野种,更不是有爹生没爹养的畜生。

他们有宗族、有国家,有她这个母亲。他们的父亲教不了,那就由她来教。

她以前是个懦弱的人,甚至一度将保护家庭的职责交给了才七岁的老大。除了哭和沉默她什么都不会,但以后她会立起来,撑起孩子们的一片天。

众人听她读完之后均都议论纷纷,九成均是不敢置信,“瞎读的吧?殿下会设这个?那那些个大老爷不是要疯了?”

“刘娘你是不是乱读的?”

“就是就是,这可开不得玩笑,殿下要知道我们开心的事作甚?难道我今天抱了个大胖孙子也要告诉殿下?”

“哈哈哈……那我今天多摘了两斤漆果是不是也要说?”

不少汉子纷纷表示不信,却也有不少娘子站出来力挺,“柳娘才没有读错,这上头的字我也认得,就是这个意思,不信你们问先生去!”

“就是,明明就是这么说的!”

娘子军们一喊起来,男人们纷纷就都瑟缩了下,一个两个都只敢小声嘀咕,“你们女人,就靠着每天学的那几个字,还能读懂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