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帝国裂变(33)(第4/5页)

说实话,撮合她和张汤虽说总体难度较大,但倒不至于大到不可能完成。但如果陈娇一心一意喜欢刘小猪,那他就要抓瞎了——要让一个女人在三宫六院里获得幸福,这难度……

而且夏安然并不喜欢看一群女人争一个男人的戏码,那会让他这个生长在新时代的优秀青年觉得恨铁不成钢,女孩家家把所有的心绪精神都放在一个男人和别的女人身上,那多傻啊。

如果真的让他看这种宫斗剧情,可能哪天就忍不住暴脾气把人打晕了带走或者干脆撒手不管。

还好陈娇自己选择了张汤。

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一个难度MAX的进展,但是对夏安然来说起码他不用在日后还要盯着小夫妻感情美满与否了。

张汤是聪明人,而且是那种不容易被感情蒙住理智的聪明人。从历史上看,他非常清楚该如何向上爬,也能够完美地利用这些资源往上爬。同时,这是一个很念旧且懂得感恩的人。

娇娇和他在一起,虽然不至于轰轰烈烈,但相敬如宾还是没问题的。

夏安然对于这种情情爱爱虽然不太擅长,但婚姻这事,三分天注定七分靠经营他还是懂的。现在的问题就在于要怎么过馆陶公主那一关。

他有九成把握刘启不会干涉陈娇的婚事,将大汉的翁主嫁给大汉的可造之材们……对于年轻的平民阶级来说何尝不是一种激励。

但前提是要有足够的造势,而且张汤本人也要足够优秀。

夏安然找人将陈娇和张汤唤来,然后他对两人说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认为张汤可以到长安城去试一试帝王举办的择才试。

去年春天的时候,张汤高分通过了中山国的择才试,并且如今已经在韩婴底下正式工作。从这一点来说,他完全符合中山国推举人才的需求。

中山国有十个名额,由于此前基层工作人员被大量抽掉,如今人手上存在缺口,小国王打算补开一次测试,到时候就看着情况往上头交。到时候再让人给自家的十人开个强化补习班,问题应该不大。

“依张卿之才,得中应是不难。”夏安然如是说道,“只是这样的话,接下来本王便帮不上忙了。”

张汤要是被景帝看上了留在中央,那也就是在馆陶公主眼皮子地下,两人的交往必须要藏着掖着,在时机成熟之前绝不能让馆陶发现。

如果留在中山国,起码有夏安然庇护,馆陶公主就算之后知道了情况也很难插手侄子的封地。

但正所谓富贵险中求,如果能去中央,毫无疑问以张汤的才能和如今的局势能够爬得更快,而且也可以得到帝王的庇护。

陈娇和张汤二人似乎早已有准备,在听完夏安然的想法后二人对视一眼,便冲着小国王点了点头。

张汤决意去参加择才试,陈娇则是准备在新年时候同夏安然一同进京。二人都打算去长安城去搏一下,陈娇的态度非常明确,她相信张汤的能力,而且她不想要因为自己的存在反而成了张汤的拖累。

张汤也是觉得陈娇这样硬是赖在中山国未免过于委屈,如今难得有这个机会,不试试怎么知道自己行不行?

如今中山国的女子教育事业已经步上正轨,陈娇学舍的定位现在是公益角度。小姑娘在这几年内已经知晓自己先前的想法有多天真,她放弃了将女子学舍做成另一个大学的想法,而是将其定位于基础教育。

培育出的女子也会反哺学舍,陈娇此前在北平开设的校舍就是由这些娘子们担任先生,也算是提供了就业岗位。

如果以后她实在看顾不过来,夏安然就会将这部分归入中山国本身的教育体系当中。

女子扫盲班是个好东西,毛爷爷说过,妇女能顶半边天。而且现在女子们识字的威力已经渐渐展现开了,中山国小朋友们的基础教育水平直线上升。

而且有些娘子们学成回家了,在教育自家娃儿之余还开了补习班教教同村里别的孩子,也不像是寻常学堂一样一本正经拿束脩,东家一个鸡蛋西家一个瓜,有什么给什么。

反正教一个孩子是教,教几个也一样。

一直到女子学校出现后几年,人们才会渐渐发现——现在的孩子居然一个个都能认字了,开口甚至还能说出几句套话了。

别人是基础教育从娃娃抓起,放到中山国就是从娃娃他妈抓起。

从娃娃妈抓起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女性家庭地位的提升。识字又会看书的娘子带出去总要更有面子,而且一看自家娃看着就比别人家的伶俐不少,男人们对于媳妇的改变都表示非常满意。

这种变化非常迅速,似乎一夕之间,在婚恋市场上识字又会文的娘子变得吃香了不少,尤其是男方家境较为殷实的话,更看重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