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战国风云(38)(第4/5页)

秦国讲究法不容情,而儒家思想中,讲究的是礼运天下,并且认为法制是最为低端的统治方法,儒家最高理想是人人知礼而遵礼,如此便没有人犯罪了。

但是一个世界的最高道德典范一定是和法律站在同一条线上的。非礼,无法也。所以,这其中也不是不能变通的。

而荀子,恰恰是最懂变通之人。

荀卿曾在稷下学宫以及学习生涯中无数次和各家争辩,要争辩就要了解对方,虽然是儒家但是熟读诸子百家经意,擅长取其精华用其糟粕攻击对方,战国末年最强嘴炮王者卿表示对此……毫无难度。

至于法儒之争……荀子微微一笑,不能明着灌输,难道不能潜移默化吗?

用自己的学说改变一个时代,这不正是他想要的机会吗?

而且意外收获是,其在秦王面前亦是侃侃而谈直述学说的模样吸引到了当时旁听的赵政,加上荀子是他阿兄的先生,赵政对荀子天生好感度就高,小少年现在对于荀子的学说非常感兴趣。

只不过因为他身份敏感,不好正儿八经拜师。荀子到底是儒家的人,作为王孙的他如果公然跟着荀子学习就是在释放一个会令秦国上下都感到不安的讯息。

好在赵政年纪小,他便借跟吕安出去玩为借口跑过去蹭课,对此嬴稷亦是持默许的暧昧态度。吕不韦私底下同异人也说了此事,二人均生出了一番「秦王想要进行改革」的预感。

但他们也知道秦王为何犹豫。嬴稷的年龄已经大了,而太子安国君显然不是一个能够继承他意愿的继承人,改革一旦开始而半途而废,对国家对国民的伤害是致命的。因此,嬴稷不敢开始。

这是一个雷区,吕不韦建议异人暂且不要去趟,让秦王自己斟酌为上。而另一方面,他们对于赵政如今受到的教育、思想也颇为关注,因为他们可以从中读到了一种敏感的味道。

被暗中观察的赵小政什么都不知道,他现在正跟着阿兄站在城门边上等来接人的马车。

兄弟两人手上各自拿了一盒咸阳特产烤面筋,吃得津津有味。忽然,他们感觉到了一股灼热的视线,顺着视线看过去,只见一群负载货物正在排队等着入城的马群正直直看着这儿。

还没等吕安反应过来,就听到赵政惊呼道:“阿兄,是幼马!”

小孩的眼睛现在已经迸射出了一串小心心,但随即他就皱起了眉,有些心疼地说道:“怎么可以让小马载重呢?这样会长不高的!”

现在还是小豆丁的赵小政对于身高这件事极其执着。

老赢家从五帝时期就是靠着驯养动物的技艺而闻名,此后更是一路靠着养马的绝活走上了人生巅峰,这种对于马匹的欣赏和喜爱是融进了骨血里头的。

赢家的子嗣更是从小就要学习骑马,赵政当然也不例外。虽然如今还是个小豆丁,但是赵政已经拥有了自己的马。

不过马这个东西嘛,就和跑车一样,总是不嫌多的。

小孩扫视了一圈,表情顿时就有些疑惑了,他拉着吕安靠近了马群,近距离打量了一番之后一脸严肃地冲着马商道:“敢问阁下,这些马可是果下马?”

得到对方确认后,他立刻露出了遗憾之色。

秦国地处边陲,擅长养马和育马。在秦国处处可见高头大马,赵政自出生以来更是不曾见过劣等马,一时之间便判断失误,将天生腿短的果下马认成了幼马。

果下马这种矮个子小短腿的马种在赵政看来就是劣等马,毫无培育价值。他当下就失去了兴趣,表情中更是带上了几分嫌弃,甚至觉得自己方才大惊小怪有些丢脸。

哪知就在他想要拉着吕安离开这个伤心地时,他阿兄丝毫不能体谅小男子汉的心情,反而兴致盎然地凑了过去,面上有几分兴奋地说道:“这便是果下马?吾听闻此马负重极强,极善于走山路,可是如此?”

“公子识货。”一路拉着这群小短腿入秦之后便一直被鄙视的商家自觉找到了知音,当下就打开了话匣子,他颇有些骄傲地挺了挺胸,用带着古怪口音的大秦话大声说道,“别看秦马腿高肩高的,若是上了咱们栈道,不到半日就走不动了。这些果下马善行,比驴子还能吃苦,个子虽矮,但是脾气好,负重强,吃得少,在我们蜀地,你就算送给我秦马我都不要咧!”

他这一番宣言立刻引来了好事者的围观,一同入城的商人齐齐聚来,不一会儿就将这儿挤得满满当当,甚至引来了守城兵士的注意。

一看到这里人多口杂容易出事,吕安立刻抱起弟弟三两步离开。赵政被人抱着沉默不语,直到最后被放下后小脸蛋还有些迷茫。

“怎么了?”吕安给人整理了下衣裳,见他这个模样便随口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