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大国崛起(6)(第3/4页)

岷江口水利工程被李冰选在了岷江拐弯处,因弯道动力学的缘故,重量巨大的石头都会被冲向了河流弯道的内侧,也就是并不会进入成都平原的外江。

而除了天然环境外,就在形似鱼嘴的分水工程寻常人不可见的底下,李冰还将内江的河床挖成凹陷状,外江的河床则是被堆上巨石,因为弯道环流原理,含有大量泥沙的底层水会流向凸岸,而只有轻微泥沙的表层水才会进入成都平原。

而水流越大,环流效果越大,这块石头不是因为运气进入外江的,而是被这股环流的力道“抛”过去的。

虽然不知道这其中道理,但是蜀民们还是将这块石头凿取了一部分,刻成了李冰的雕像。李冰拒绝了将雕像放在太守府门口,而将它埋到了岷江口水利工程边上,并且以这尊自己的雕像当做了水位指示标。

在这次大水灾之后,异人派遣的官员也带来了赐名的旨意。虽然水利工程尚未完工,但是异人却还是先一步赐名。

他尊重李冰的意愿没有将这个水利工程以李冰之名命名,而是赐名都江堰。

异人的祝语解释了他为何如此命名,“都”取自“成都”,但也有“监督率领”之意,秦王对它的期待便是——

“寡人期望,有此都江堰,可使得岷江水自此安定,从凶转善,福佑秦民。”

当然这都是后话。

成都平原在这场大灾中也不是没有损失,虽然岷江水并没有灌入,但强降水以及山洪暴发也带来了一定的麻烦,譬如等好不容易忙完的吕安回家一看,他家的三头老虎都不见了。

听家里头照顾老虎的蜀人说,这三头老虎是在听到山洪暴发的声音后突然挣断绳索先后跑离了家中。

当时因为大雨,街道上没有人,但也有目击者表示他们似乎看到了有老虎突然冲入山林。

吕安知道动物对于自然灾害会有特殊感应,而且他能捡到三只小虎崽的时候也是因为山洪,所以三小只对于同样的环境可能会有更加强烈的应急反应,但仍是止不住担心,

一直到两月后,蜀郡入秋,他才在一次外出巡视时候听到了虎啸。

家里的三只大老虎悠悠闲闲地从山林里头出来,毛色发亮,精神十足,整个虎都肥了两圈。但吕安还是发现了它们身上都有受伤的痕迹。

它们虽然后来跟着吕安回了家,但仍然时不时去山林中捕猎。等到第二年开春,三只老虎便入了山林再不回来。

虎是独行侠,非发情期不会群居,而他们家这三只似乎是因为单打独斗曾经吃过亏,在彻底成年后还是组团行动。靠着这种想要来抢地盘就要一挑三的流氓精神,它们还将成都平原一带的山区都给承包了下来。

蜀郡的村民们主要以耕种为主,因为耕地和产量就足够养活自己,若非必要很少入林,而且若非必要这里的人也不会去主动和大猫对上。等知道郡丞家的三只老虎将周围的山地都承包了还赶走了外来的老虎之后,他们更是表示他们绝对不会去打老虎了。

不过吕安后来想想还是不放心,便特意去嘱咐村民遇到老虎还是要保持警惕,因为三小只地盘太大,没办法保证不会有别的老虎悄悄潜入,太放松可不行,又嘱咐家里的三小只一定要离开人群,与人群保持距离,保持警惕,绝不要去挑战人性的善恶。

虽然因此多了好多事情要担心,但是某种程度上也保障了蜀郡养殖业的安全——山里头有三只老虎看场子呢。

也因为这一点,吕安才敢于增加猪的养殖数量。后来,吕安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被阉割后的猪的确是温顺了不少,但可能是密度高于他们的习惯以及对于栏格化生活不适应,无聊之下它们开始彼此出现了小暴力活动,没事就咬咬对方的耳朵,彼此顶上几下等等。

这些倒还无妨,但是咬尾巴这个举动就比较麻烦了。

猪尾巴和马尾巴一样,有驱赶蚊虫保持平衡的作用,但是在圈养生活中,这二者显然都不是刚需,而且一晃一晃的尾巴很容易引起别的猪啃咬的心思。偏偏猪尾巴所在的位置容易脏,而且也不容易观察,等发现的时候通常已经发炎溃烂了,无奈只能切掉。

切掉之后,众人发现失去了尾巴对于猪的影响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在切除手术后活下来的几头猪照样吃吃喝喝,于是便有了先一步切尾巴保平安的行动。

因为大家的固有思想中觉得成年猪的抵抗力比幼崽好恢复快,所以一开始都是给亚成年做的手术,后来逐渐发现对于断尾的适应以及恢复,出乎预料的反而是幼崽更强,而且小崽子不记事,咔嚓一刀还不会记仇,不像青年猪从此以后看到人都带了敌意和警惕。

于是,逐渐地,大家便开始对乳猪下手了。乳猪猪尾巴肉少,也没有利用价值。后来有人发现那小小的一团子尾巴毛拿来挠耳朵不错,转一圈可以把脏东西都带出来,关键是胎毛柔软,特别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