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刺王(第2/5页)

屈原却说不出话来,似是泥胎,只硬邦邦地站在原地,痴痴地望着她。

身旁原本还在表演的百戏班的戏子伙计和喝彩的人们也慢慢发觉了此处的不妥,遂渐渐围拢前来。

一名黄衣少女闪身挡在了屈原面前,娇喝道:“公子还请自重!”

屈原一惊,恍似梦中醒来,脱口道:“这位姑娘,很像我认识的一位故人。”

然而说者动情,闻者却是一哂:“呵,公子看似儒雅,怎地说话如此轻薄,莫不是觉得我们乡野戏班的戏子人微品贱,好欺负不成?”

屈原虽腹有万千诗书文章,此刻又怎能把这离奇境遇和盘托出,又有谁会信?

“姑娘错怪我了,灵均并无此意……只是,只是……”

黄衣少女妙目一瞪:“只是如何?若真如公子所言,敢问您口中那位与莫愁姐姐相似的故人现在何处?姓甚名谁?”

少女还欲再说,被身后的绿衣女子一拉衣袖:“好了,青儿,别与他再费口舌。”

屈原却是眼睛一亮,一揖到地:“原来姑娘名为莫愁,在下屈……在下灵均!”

绿衣女子将脸别过一旁,冷冷道:“公子请回!莫愁本是戏班之人,无意与旁人来往。”

“难道你真的不认识我吗?”屈原心中纷乱激荡,双眼灼灼地看着莫愁,一字一句认真地道,“莫愁姑娘,在下所言非虚,姑娘确与我一故人形神俱似,只是这位故人只在我梦中出现,所以并未得知名讳。今得见姑娘姿容清丽,并身带异香,正恰如梦中情状,灵均真三生有幸!”言罢,又是一揖到地。

一番话说得恳切,岂料却引来莫愁的冷笑:“梦里?想必公子梦中颇多良人!莫愁命若纸薄,着实担不起公子的谬赞!青儿,我们走!”

眼见莫愁转身离去的侧影,梦中陪他经历过无数的夜晚,带去了无数期待与失落的景象又一次涌入脑中。

一袭清寒淡绿的素裙,细看之下才知竟是方才那簇女萝裹身而就,一条墨绿的草藤束腰,身侧垂下点点卷曲的俏皮枝蔓,越发显出身姿如柳。再向上看去,细致乌黑的长发松散地拢于肩侧,只衬得面若夹竹桃花,又似瑞雪初晴。她手中一把碧绿晶莹的长笛垂握于腰际,一双秋水盈盈的眸子似两汪清潭,望过来,目光沉静。

似是凝视了亘久,少女轻轻握了握手中的碧色长笛,随即像一只轻盈矫捷的飞蝶翩然翻落在花豹结实的背脊上,任它起身走向崖边。

“别走!你……到底是谁?”屈原失声,踉跄着向前追去。他看见了悬崖漆黑的边缘,那四只钢铁般的豹爪已稳稳地扣地,锋利的爪甲在裸露的生黑岩石上画着缓慢却有力的圆圈,似是等待,似是蓄力。

少女忽然回首,唇边泛起一丝温暖的笑意。那笑意仿若青萍之末的微风,含着千言万语,极尽曲折,逶迤不尽,只是唇角那一点微小的弧度,于屈原却是穿石裂玉般的溃击,他当下呆若泥塑,失去了所有言语、所有办法。

少女再不看他,径自伏下贴向豹身。豹子似是会意,四爪着力,猛然腾空跃起,直扑进谷中那团水雾之中,不见了踪影。

此时,那片氤氲水雾中即将消失的人儿与眼前愤然离去的绿色倩影幻化在一起,让他几乎忘记呼吸。

“别走!”屈原像从前的千百回一样,踉跄地向前追去。只是这一次,梦中的人儿没有消失,他握住了一只冰凉柔软的手。

莫愁大惊,没想到此人竟如此大胆!她用力将手抽了回来,看着周围窃窃私语的人群,顿感羞愤难当,贝齿紧咬着失了色的下唇,双颊一阵红一阵白,抬手便是一巴掌,结结实实地扇在了屈原的脸上。

“无耻!”

屈原蓦然受了这一巴掌,顿时松了手。他退开两步,甚感迷茫地看着莫愁。

身为屈家二公子,他自小才华出众,身世显赫,又怎能体会以卖艺为生的莫愁内心的敏感与脆弱?他只觉自己的热烈、真诚快要从胸腔里满溢了出来,然而触到莫愁冰冷厌恶的眼神时,却像是被兜头浇下一盆冷水,冷到了骨头缝里。

“为什么……”话音未落,一片巨大的阴影已罩了下来。只见一个高八尺有余的壮汉抱胸站在自己面前,面色狠戾,目光像带了刺的铁戈一般将屈原上下剜了个遍。

适才那名黄衣少女立刻上前道:“蒙远大哥,你来得正好,这无耻之徒对莫愁姐姐纠缠不休,刚才竟然还要动手轻薄!”

大汉听得“纠缠不休”已是面色沉郁,再听得“轻薄”二字,更是怒发冲冠,目眦欲裂。

屈原闻言色变:“并非这样……”

蒙远不等他说完,便已挥动胳膊,一拳打来。这一拳又狠又快,带着虎虎的风声和吼声便朝屈原面门上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