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开始钓鱼的第三十三天:(第2/4页)

寒武侯之前在听到河王提出的这些安排时,默默在心里想到了老家的叔伯,很是反思了一番,他们有没有像河王这样,利用年纪的优势,达成自己想要的目的。

答案是肯定的。

不要说老家的叔伯了,连他亲娘都是一样的,经常用老糊涂为借口装傻,逃避不想说的话。老人家活了一辈子,精明着呢,他们不可能永远都对,但在某些小细节上却总能出其不意。

如今的寒武侯,就藏在河王府,安静等着一切发生。

本来寒起的意思是不以河王府为主战场的,因为他只想拿自己当诱饵,并不希望连累别人,特别是河王这一家子老的老、小的小。但河王却觉得这样才会显得更真实,也更合理。

被逼急了,老爷子直接跺着龙头拐杖道:“你瞧不起谁呢?”

于是就只能这样了。

寒起退了一步,但也让河王退了一步。河王的意思是,这事很简单,都不需要寒起出面,他自己就能给办了。寒起要是留下,才容易引起皇帝的怀疑。但寒起坚决不走,他和寒江雪有着一样的担忧,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什么万无一失,他很怕意外连累了河王和河王世子。

最终的结果就是,主场还是选在了河王府,但寒起也留了下来,暗中保护起了河王世子的安危。

至于他们的所图嘛……

真的很简单。

就是在皇帝来时,趁机想办法让他知道有人在挑拨离间,意图破坏宗亲和勋贵的和谐稳定。当然,最好是让皇帝看到格天诗会来撺掇河王的画面。

皇帝最在乎什么?目前来说,寒起能够想到的,就是皇帝对先帝各方面政治理想的维护,以及对家人的在乎程度。不是那种像寒家一样彼此团结地在乎,皇室成员之间的相处还蛮冷漠的,但至少皇帝不会想看到闻氏分崩离析。

可惜,事与愿违,皇室如今的情况,与先帝在位时已大相径庭,人人都各怀鬼胎,注定了要越走越远。不少人都或明或暗地劝过皇帝要趁早放弃幻想了。

只是皇帝不愿意。

他希望至少能够把局面维持在先帝时那样。

如果维持不了,那皇帝就要找原因了。原因能是什么呢?他的能力不足?皇室的大家早就想干一架了?不,哪怕是这样的闻云幛,也会有自欺欺人的时候。而他的自我欺骗,就是很经典的那句——孩子变成这样,都是别人教的!

事实上,格天诗会这个大聪明,也确实走在这条挑拨离间的路上。他们觉得自己掌握了正确的政治密码,只有撺掇了河王去争去抢,他们才能从中获利,再次崛起。

寒起表示,既然如此,那他就成全他们好了。

只不过在成全的同时,也要让皇帝看到。

皇帝本就对自己无力掌控皇室的分裂而暗中着急,看到格天诗会这么上窜下跳,还能放过他们?不可能的。他们会直接成为皇帝的发泄口。哪怕脾气再好,也不会忍。

想要让一个东西彻底消失,永远是上面直接出手效果最好。

他们会变成不能提、也不能说的幽灵,再不会有新鲜血液加入,内部被原地打散,再难重聚,彻底失去了在朝堂上的晋升资本。对于一个组织来说,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死亡。真到了那个时候,那寒家再想对格天诗会做些什么,就根本不会有人在意了。

揉圆搓扁,全看心意。

最妙的是,这种方法它安静,高效,又悄无声息。就好像它根本不曾存在。连几十年后有人来击鼓鸣冤的隐忧都不会有。

只是在寒起最初的计划里,并没有河王府这么多的戏份,想要让皇帝看到挑拨离间的一面,从哪边都能看。河王加入后,修改了很多细枝末节,才有了如今这个成品。寒起也并没有坚持己见,因为河王的这个计划确实更简单一些。

好的计划,往往都不会特别复杂,因为多则生变,最简单的,才会是最万无一失的。

可即便如此,意外还是发生了。

本来在河王的想法里,那就是他在“痛苦”一夜后,还是决定把皇帝请出来,叔侄密谈一番。若皇帝信了,那自然皆大欢喜。若皇帝不信,再和皇帝说,不妨隐在一旁看看格天诗会上门后的真实嘴脸。

结果,皇帝还没在暗中抵达西城区的河王府呢,格天诗会的人倒是趁着天色蒙亮之际,又一次敲响了河王家的大门。

皇帝一行人低调出现在后门时,正好看到前面的客人。

闻云幛自己都很诧异,低声问身边的弟弟:“皇叔明确的约了朕,又怎么会会客其他人呢?”

寒江雪也觉得奇怪。

只有闻嘲风什么表情都没有,十分冷淡地表示:“我们先进去,稍微看一下不就知道了吗?”

河王是个临场应变能力很强的老戏骨,一开始在看到格天诗会的人突然造访时,心里是有些惊吓的。但很快他就稳了下来,并想明白了这样的巧合千载难逢,真让他们自己安排,都未必能凑成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