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真实有效(第2/2页)

虽说大家都清楚,说是治疗,其实凭借现有的治疗手段,基本上没有治愈康复的可能。

发烧、咳嗽、痰中带血丝,这三项指标成了大众自我检测的标准。

从京城来的专家组以及各地前来支援的科研团队也都动了起来,一撮人去研究检测试剂,一撮人去研究抗体疫苗,工程院中医药领域的泰斗级院士唐建功也来了。

唐建功院士带着自己的国医团队,直接接手了一个感染病区,他没有像楚瑜、谢教授、李教授那样用现代医学的方法来试,而是直接用了传统古法医术,直接用草药来辩证地干预。

徐渭院士等人都不太看好唐建功院士的做法,觉得唐建功院士这是在剑走偏锋,病人体温那么高、上呼吸道感染情况那么严重,你不说先把病人的体温给降下去,把上呼吸道感染的炎症给消掉,而是摆弄起了草药,不知道留给病人的时间都不够三十六小时吗?

唯独戚长城院士挺看好唐建功院士的,戚长城院士还说,“让老唐去试吧,他是正儿八经的古法医术的传人,很多我们现代医学都解决不了的问题,他用手中的验方解决了。既然我们的办法解决不了这个问题,那就让老唐试试。万一能行呢?”

徐渭院士不置可否地撇了撇嘴,继续去研究自己的病|毒基因组测序去了。

唐建功院士知道哪怕是学界内,对他的研究也有过半的人持有怀疑态度,他原先的时候还会同这些人争一个高下,现在他不会了,他只会用自己手头治好的病例去打脸,去让那些人闭嘴。

将所有确诊感染者的情况都看过之后,唐建功院士同他手下的那些教授、副教授、讲师、博士生等人研究了具体的情况,在一张验方的基础上做了调整,开出一张药方来,交给药剂室去熬。

因为这种病|毒的感染、发病速度太快,所以这种药方不能按照常规的方法来使用,唐建功院士在药物剂量上进行了适当地调整,把服药时间变成了每隔三小时服药一次,并且在药物中掺了少量的利尿药物,有助于病人及时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

第一帖药服下去之后,没有明显的效果,但第二贴药服下去的时候,病人的体温就开始降了,咳嗽的情况也稍微减缓了不少,等到第四贴药服下去的时候,病人咳嗽出来的痰中的红血丝单位密度没有再增加了。

唐建功院士在第五贴药物中加入了适量的止血药材,等到第七贴药服下去之后,病人的体温已经恢复了正常,咳嗽情况得到明显的减轻,痰中的血丝数量也开始明显减少。

最最最重要的是,在接受中药治疗的这个病区的患者中,无一人的病情加重,原先高烧到四十一摄氏度的病人这会儿也已经降到了三十七度一,病房里的咳嗽声也明显少了许多。

最困难的三十六个小时过去,所有观察期内的病人都顺利活了下来,有些人已经能拿出手机来看新闻、或者是拿出书来学习了。

唐建功院士将十二贴药的药方发给了戚长城院士,然后给戚长城院士发了一条语音,“老戚,这十二张方子的剂量是普适的,严格按照这十二张方子的剂量来,每隔三小时让病人服用一次,病情能有效控制。我们接手的这个病区,里面的所有患者都已经控制住了病情,你们那边也可以试试。如果情况特别严重的,可能会需要调整药方,到时候我们再联系。”

戚长城院士挂断的电话后,手机邮箱就提醒他,唐建功院士给他发来一份pdf文件,他打开看了几眼,并没有什么讲医理药理的东西,就是一套纯粹的药方以及煎药熬药的流程。

将这份pdf文件转发给制药房后,戚长城院士又将这份pdf文件发到了京城来的专家组群聊内。

“老唐那边出结果了,用这份药方干预三十六小时后,病人的体温都降了下来,咳血情况也得到了有效的缓解。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体内病|毒的数量,这个还需要进一步检测。楚教授,你的研究方向是这个,要不你去帮老唐分担一点压力?我们这边也得尽快试一试老唐给的药方,看是不是真的有效,老唐说最晚六个小时就能看到效果,我们都试试。”

新制好的药很快就给病人们分发了下去。

楚瑜带着自己的研究团队立马奔赴唐建功院士所在的医院,去了之后,便针对那些已经被控制住病情的患者展开了跟踪性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