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去岳阳》(三)(第3/4页)

专线电影,那就是指只在“艺联”上映的片,分线发行,不大规模铺开,只做小规模上映。

让文艺片能对接到感兴趣的小众观众,这是必然要走的路,也是艺联成立目的。全国公映对文艺片可能是种资源浪费。文艺电影上座凄惨,任何人都知道这点,非大导的文艺电影根本无法获得机会。院线经理先看卡司,不认识的一律pass,根本不看主题、剧情。

“那……”谢兰生看看大家,“那,我也贡献出来一部给艺联的专线电影吧。”

大家:“???!!!”

谢兰生说:“我下部片,《一天》,只在艺联公映好了。”

“不是,谢导,”众人竟然开始劝他,“您的片子没必要啊。您的片子全国公映票房少说也一两亿的。咱们艺联在全中国现在只有100块屏幕,一场最多一万人次,几十万票房,一天两场、场场爆满,100天才能到一个亿。您先算算这笔账吧!大规模上更合适啊!”

“不用。”谢兰生笑,“艺联需要大导支持。我想推广咱们艺联。下部片子的总票房我不认为是主要的。我也会跟我团队说《一天》未来要走的路,想加入就加入,不想加入就不加入。”

“可发行方会同意吗?《一天》还是深蓝发行?”大家知道,2003年后,谢兰生的电影全是深蓝影业给发行的。

“没事。”谢兰生的唇角笑容竟荡起了一丝温柔,“在哪上映我能做主。深蓝莘总没意见的。”

“呃……”他亏钱也没意见吗?明明可以全国公映。

谢兰生又重复了遍:“他不会有意见的,我保证。”

“那,”见谢兰生心意已决,中国电影资料馆馆长孙xx十分温和,也在笑,“如果谢导真的愿意让新电影只做专线,全国艺联的推广就势必会简单很多了。您回去再商量商量,我在这先谢谢好意了。我们等着最终消息。”

谢兰生说:“行。”

…………

大中午时谢兰生在门口串吧随便吃吃,就又跑到了“新未”去了。

“新未”目前是中国的三大视频网站之一。三大视频平台背后各站着个IT巨头。他们引流并且砸钱,正把控着影视市场。

而最近呢,“新未视频”希望开个互联网的“文艺影院”。

去年年末,网络大电影的概念一夜之间如火如荼。“网上看电影”也成了肉眼可见的趋势,而“新未”则是这一波中最积极的视频网站。

谢兰生到新未总部,两手揣着一步步走,新未影业一个姑娘已经站在大门口迎了。她一见到谢兰生来便把他带上33楼,带到一间会议室里,端茶倒水了好半天。

几分钟后,几个老大才呼啦啦地全走进来,其中就有新未的SVP,新未影业的CEO文远。

谢兰生并不具备一般导演的不善言辞,他们几个“谢导”“文总”“您好您好”寒暄了通,好半天才进入正题。

文远说:“我们搞这网上文艺影院,一方面是想要帮助文艺电影长久生存,另一方面是想要塑造我们公司品牌个性,就是有情怀、有担当。我们目前一边儿在购买中外电影版权,另一边儿也想投资,帮助一些好片子用‘线上+线下’的模式分担压力,甚至只用‘线上’模式获取收益、收回成本。当然了,后者一般是进不了电影院的优秀作品。”

谢兰生点了点头。

“这个还在筹备阶段。”文远笑笑,“老实说啊,谢导您来联系我们,还主动说想试试‘线上+线下’的新模式,我们感到非常意外。”

“嗯,”谢兰生十指交叉,说,“新导演的新作品想进电影院太难太难了。而且,就算进了,文艺片对电影观众的吸引力没那么高,要非爱好者花几十块去电影院十分困难,因此,我觉得,几块钱的‘网络点播’对导演们是个机会,他们可以回收成本,可以继续拍片,而低廉的‘尝试成本’也有助于获取观众、培养市场。我想,对新未来说,受关注的新片子是最好的推广方式。”

谢兰生是非常希望“网上影院”能成功的,而不是因没有流量被资本给扫进垃圾堆。他觉得,如果他能帮忙引流,让这影院好好发展,并在未来上线更多国内外的文艺电影、购买更多中小导演电影版权,就皆大欢喜了。

文远说:“谢导一心为电影着想,这跟新未是一致的。说实话,在听说您想试试‘线上+线下’的新模式后,我思考了很久很久……周一晚上一夜没睡。”

谢兰生很清楚对方这完全是在胡扯淡,只是笑笑。

“我认为,对双方最有利的可能是这样一个模式。”文远说,“如果新未只买版权,等谢导片子下线,我们这再上线,就没什么吸引力了。因此,我们希望谢导加入‘新未原创’这个计划,当新未的文艺‘首投’。”顿顿,又道,“这个计划是这样的,新未公司独家投资、独家发行。新未需要独家投资,这样才能有掌控权。我们可以决定发行,比如,在院线上7天后就到新未上‘网上文艺影院’,我们自己掏钱补贴受损失的各电影院,比如提高他们的分成……同时,线上线下举行联动,做一整套营销方案。目前为止新未还并没有决定首投电影,谢导您是比较合适的,我们真心欢迎您来。我们这边可以将制作费的20%、院线收入的20%、网络点播的25%作为分成给谢导您,这个条件绝绝对对是非常有诚意的了。”说完大笑,“我们应该是要亏的,就当发展文艺电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