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第2/2页)

他说的坦然又坚定,倒是让霍谦心里的忧虑被冲散了不少。霍谦给自己也倒了一杯,灌了一大口:“如果只是想帮他治病倒还好,这点我也赞同的,毕竟大哥是真的缺德。不过那周尽欢也是好脾气,要换了我被大哥这么坑,才不会轻易罢休。”

霍谦自言自语着,说完又想起了另一件事,抓着霍恒的手道:“不对,你这么做周尽欢会不会误会了什么,等你跟黄晓晓结婚的时候来闹?”

霍恒拉开他的手,起身道:“不会的,他到现在都不知道我是霍丞的弟弟。”

他吃惊的看着霍恒:“你没告诉他?那他也没认出你?”

霍恒拿起茶几上的皮手套放进了大衣口袋里,无奈道:“我和他没有正式见过面,他不记得我的。”

霍谦捏着下巴思考着,见霍恒要走了,又拉着他道:“好吧,这件事我不管了。不过你自己要把握好分寸,无论如何周尽欢都算个麻烦,千万别吃力不讨好。”

霍恒拍了拍霍谦的肩膀,到霍英年的房间去了。

他和黄晓晓都清楚这只是一场形式婚姻,所以都不放在心上,婚宴完全由双方的长辈来操持。

霍英年跟李秋已经是第四回 改婚宴的菜品了,等霍恒进去的时候,他俩拉着霍恒又是一顿唠叨,还问了这两天在黄家老宅的情况。

得知一切都很顺利,霍英年眼角的皱纹都笑深了几许。李秋让他回房去休息,自己则和霍英年继续看菜品拟客人名单。

霍恒回到房间里,打了个电话回商行,问董掌柜之前定的两批货的情况。董掌柜说明天会到,在霍恒准备挂电话的时候,董掌柜又说他之前请的秘书刚才已经来了,问他要不要见一面?

这位秘书是霍恒还在国内读公学时候的同学,叫王永联。那时学校里基本上都是有钱人的孩子在读书,王永联成绩虽然好,可家境很一般,没人看得上他,自然就没什么朋友了。

霍恒是那时唯一会跟他接触的人,交谈过后就发现彼此的兴趣相同,见解也都很独特,便经常在一起做功课了。

后来霍恒去了日本,王永联去了天津读法律。两人就再也没见过面了,只偶尔会以书信往来。

这次霍恒回来,为了尽快打通运输关节,要找个熟悉租界规则和各种律法的秘书。在面试了十多个人后,他突然想起了王永联。

他打了个电话到王家去,才知道王永联四个多月前就回北平来照顾生病的母亲了。两人出来吃了顿饭,当即就谈妥了。

现在听说王永联已经到商行了,霍恒立刻洗澡换衣服,赶了过去。

王永联这几天去了天津一趟,为的是收集霍恒需要的资料和情报。霍恒到商行后,直接把他叫进了办公室,问他打听的如何。

天津的租界在当时是全国最多的,连首府南京都比不上。而霍恒要打通的关节是一条南北向的铁路运输,横跨了六个省。虽说有黄中棋帮忙搞定其他的省,但最麻烦的天津却要他自己来。

王永联把一份厚厚的牛皮纸袋递给霍恒,在他打开来看资料的时候阐述了下,提到了个关键人物——天津商会的会长郑丰。

这个名字霍恒也听黄中棋提到过,不过黄家的运输队从不走天津这一块,跟郑丰也就没有交情。

既然是没门路的,那想要对方答应帮这个忙也就不容易了。

王永联把郑丰的人脉大致摸了遍。郑丰有三个女儿,没有儿子。其中大女儿和二女儿都嫁人了,只有三女儿郑芯蕾还待字闺中。不过再过十天就是郑芯蕾的成年礼了,郑丰邀请了不少有头有脸的政商界人士参加,场面会很热闹。

这是一个接触郑丰的好机会,王永联说如果霍恒有兴趣的话,他可以找人帮忙,到时候安排霍恒进去。

霍恒思索了片刻,觉得确实是个很不错的办法,而且新堂教授也在天津参加中日学术交流会,他可以带着周尽欢过去,找新堂教授问诊。

想到这,霍恒便答应了下来,让王永联尽快去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