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第2/2页)

刘恩道:“他来了。”

赵受益打起精神,看见公孙策领了一个人过来。

那个人穿着藕色的锦袍,腰悬青玉,眉目间和白玉堂几分相似。

但与白玉堂的气质却截然不同。

要让赵受益说,白玉堂虽然年纪轻,但天生一副孤胆英雄的精神,又冷又独,如同一把无鞘的宝刀,铮然而立。

相比之下,白锦堂就温和多了,和和气气的,似乎跟谁都能交上朋友。如同一块润而不透的羊脂玉,一看就非常有钱的样子。

赵受益在自己的位置上坐定,抬手招呼了一下:“请坐。”

白锦堂心里暗道,果然是贵人,贵人待客,从来就不会按常人的礼数来。

他见赵受益身后还立着一个面白无须的中年男子,心里更确定了。

这是个太监。

公孙策担心他不知如何自处,先在客位坐下,白锦堂有样学样,也拣了位置坐下。

他刚刚坐定,就见那姓赵的贵人满脸好奇地问他:“听说白先生在扬州颇有产业?”

白锦堂忙道:“一点小产业,不足挂齿。”

赵受益笑道:“白先生可别谦虚,朕……我听说,江南那边畅销的火柴都是出自白先生的工厂。”

白锦堂和公孙策都装似没有听到这个“口误”。

“不过是拾人牙慧罢了,京城的蒋老板与在下的朋友,派了人来扬州指导我怎么开厂,否则我可开不起来火柴厂。”

赵受益道:“这也很是不易了。蒋老板并非是吝啬之人,他在江南那么多的朋友,大多是商贾,一定不止有你一个人向他请教如何开厂。可最终只有你一个人把厂子开起来了,这就是你的本事。”

白锦堂忙又自谦了一会儿。

赵受益道:“既然白先生这么会经营,不知有没有兴趣与我们一起经营一份产业?”

白锦堂露出恰到好处的好奇:“什么产业?”

他是个凭直觉赚钱的商人,他的直觉告诉他,这次经营,很可以做来试试。

赵受益问他:“你都不好奇‘我们’究竟有哪些人么?”

白锦堂道:“那敢问,阁下究竟要我与哪些人共同经营呢?”

赵受益指了指自己:“我。”

又指了指刘恩:“他。”

“你的老朋友蒋平。”

“你弟弟的师父夏玉奇。”

“韩彰、徐庆。哦,还有这位公孙先生。”

白锦堂道:“珠玉在侧,觉我形秽。”

赵受益继续道:“而我们经营的这份产业,是一个网络。”

“网络?”

赵受益在亭中的石桌上比划着:“那位徐壮士,也是你的朋友。他的定位在晋地。他负责为我们提供石炭与铁。”

“这里是汴梁,我、他、蒋平、韩彰夏玉奇在这里。我们负责统筹、研发、生产一些不可替代的东西。”

“我们都在江北,与江南隔得太远了。你知道,即使有了自行船,也不可能改变距离上的天然劣势。所以我们需要在江南有一个次中心。”

他指着白锦堂:“你要不要来当这个次中心?”

白锦堂看着那空无一物的石桌许久,缓缓地道:“敢不从命。”

赵受益道:“你这个次中心从定位,是替代生产。所有在汴梁研发出来的东西,生产的东西,扬州都要有。”

扬州的位置太重要了,它是大运河与长江的交汇点,贯通南北,又是淮南重镇。在岭南尚未如何发展起来之前,它是江南当之无愧的中心。

将它当作生产副中心的话,可以将货物辐射到整个江南地区。

赵受益微笑:“你方才是不是在和徐庆商讨购买石炭的事宜?”

白锦堂一惊:“确有此事。”

他是怎么知道的?

明明他们是在无人的房间里商议的,从来也没有告诉过任何人。

以徐庆和他的武功,如果有人偷听,不可能发现不了。

废话,当然是刘恩听到的。

你们的武功还是太差了。

赵受益道:“不必慌张,这很好。就如同你所预料的一样,等到两年之后,自行船的数量会增加到如今的六七倍。那个时候,官府势必无法承担提供石炭的任务。到时候,长江以北的石炭供应会直接来源于晋地,而长江以南的石炭,自然会来源于扬州这个交通要冲。”

“所以我选择你来做次中心。白先生,你真的很有远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