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第3/4页)

摸摸下巴上好不容易蓄起来的胡子,大帝疲态毕露,“本君年事已高,不愿过问九天的事了。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家里添了人口,琐事骤多,儿啼女哭忙不过来。”

天帝颇显意外,“帝君与佛母又……”

贞煌大帝点点头,“又感孕了两回,你说巧不巧?”

对立派系的两位风云人物,当年因先后坐了同一块石头而感孕,生了琅嬛君。头一回如果还能说是意外,这接二连三,继续拿这个借口搪塞,未免太敷衍了吧!天帝迟迟拱手,干笑道:“恭喜恭喜。”

贞煌大帝直摆手,“天君要是真有这份心,就早早归位吧。别再让那些人来等持天打搅,就是对本君最大的帮助了。”

创世真宰舍下老脸来亲自相请,面子也算给足了,天帝自然懂得见好就收的道理。大殿之内的虚与委蛇还在继续,殿外飞檐上倒挂着的人手脚发软,几次险些摔下来。

如果没有忽然的心血来潮,她不知还要被瞒到什么时候。谁能想到一条困在渊底的鱼居然是天帝,原本说他来自天池就已经够让她惊讶了,这回更绝,彻底把她吓趴了。

好在她还不算笨,懂得思考,这么大的人物,何故费尽心机和她纠缠?从凶犁之丘开始,一切越想越像个局……

忽然铮地一声,头剧烈地痛起来,她恍惚看见烟花漫天藏在某个人袖下的情景,还有北海瀛洲殊死一战血肉横飞……所以她当真只是个看房子的吗?为什么会有一种自己来头其实也不小的错觉呢?

二位大人物在里面一递一声讨论目前的局势,她蒙混上房梁容易,中途溜走怕不小心弄出什么动静来,只得老老实实蹲着。还好她本身就是砖瓦结构,但凡土木都可融入而不被发现。她听见贞煌大帝追问北海瀛洲大战一事,也质疑始麒麟苏醒一事。

“当初他将四不相托付给玉清天尊,便坠身化崖了。万年已过,这些混沌巨兽从来没有觉醒的迹象,本君听闻是有人拨动了四相琴,才使麒麟崖裂,天同得以逃脱。”

天帝要保全一人,总有他的办法,说话留三分,便可四两拨千斤,“本君困于渊底五百年,这五百年全数用来悔过,并未过多关心陆上的事。倒是前几日无支祁逃出淮水一事,我尚且有所耳闻。据说九黎越过北海,欲入生州作乱,庚辰已将无支祁斩杀于黄河,如此淮水入海的问题便解决了。至于昆仑的变故,难道帝君全然没有听说么?据闻庚辰座下螣蛇是始麒麟旧部,无量量劫后蛰伏于凶犁之丘伺机而动。这次趁无支祁逃脱赶往瀛洲,借机祭出四相琴,因此天同才不知所踪了。”

贞煌大帝听得脑仁都疼,“螣蛇?凭他一己之力如何能拨动四相琴?那琴不是麒麟族玄师以四不相鬃鬣制成的吗?如此说来觉醒的恐怕不单是天同,还有他的大祭司吧。”

天帝不说话了,含笑望向大帝,半晌才道:“若帝君今日下渊潭,是来向我寻求应对之策的,何不请四御在场,一同商议呢?”

贞煌大帝察觉了一丝不寻常,摆手道:“天君出山后,此事本君便不再过问了。本君只是有些不安,天界一统六道后,那些上古妖兽皆已臣服,如今看来,只怕要重蹈龙汉初劫的覆辙。”

“斩草不除根,本就会有此隐患。白帝宅心仁厚,战罢便休憩天兵,并未乘胜追击,才导致了今日的变故。如今天枢倾斜,地动不断,恐怕难免一场伤筋动骨。四族并起,可令其自相残杀,若轮番起事,便可逐个击破。”天帝目光专注,嗓音单寒,“手有利器,自然心生杀机。帝君不觉得,这是彻底肃清乾坤的好机会么?”

他一字一句娓娓道来,那种冷静和缜密,是常人难以企及的。贞煌大帝也将他和自己的儿子摆在一起作比较,结果是大局当前,安澜未必能做得比他更好。不可否认,有的人天生就是领导者,在平衡天下的风口浪尖上,行事果断、心狠手辣,这些都不是恶劣的字眼。性格创造出迥异的命途,安澜得天独厚但懒于世俗,而少苍,则能够顶天立地,拔剑生死,这才是真正的强者。

大帝缓缓长出一口气,“烽烟已起,没有道理再偷安了。九重天尽在天君之手,天君可全权施为,只要不打到我等持天来就行。”

天帝终于露出笑容,“除非我碧云天失守,少苍消失于天地间,否则绝不会惊动等持天分毫,请帝君放心。”

贞煌大帝颔首,看向窗外,“本君该回去了……”佯佯踱向殿门前,走了几步又顿下回望他,“当初祖龙、元凤、始麒麟混战,其中不乏挑唆之人。万年之后始麒麟觉醒,不知还记不记得曾向天道发下的宏愿……人总是会变的嘛。天君小心麒麟玄师吧,那个亦正亦邪的人物如果当真回来了,不知变成了什么样。倘或擒住,万要斩杀,以绝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