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9章(第3/4页)

她上辈子的养猪场也一度供过国宴,可那时是有专人给她提供数据的,需要怎样的猪,数量、部位、质量等等。说白了,对她而言,那也仅仅是一份高标准严要求的订单罢了,依着上头要的东西给足,就不存在任何问题了。

然而,那都是上辈子的事情了。

上辈子的国家机构不会来管她是怎么管理养猪场的,他们只会安排检测人员过来检测肉质,全部合格了,就按照订单的数量走,假如不合格,那就判定养猪场违约,该付的违约金肯定少不了。

可这辈子……

县衙的人说了,听说石门镇有卖贡猪焖肉的,让立刻停止,因为所有的猪都要备着,以便秋收后统一送到京城里。考虑到朱家养猪的日子尚短,所以这次并不会限定数量,有多少要多少。但以后,会给一个具体的数字,能保质保量供应是理所当然的,万一供应不上……

人头落地都是轻的。

王香芹这才想起上辈子旅游时听过的一则故事,说是苏杭的丝绸锦缎,都不是挑最好的上贡。原因在于,很多最上等的料子并不能保质保量的完工。所以,他们一般都会选择上等品,而非极品锦缎,怕的就是一下子养叼了上位者的胃口,将来一旦供应不上就会招致灭顶之灾。

因为只是听了这么一耳朵,王香芹当时压根就没往心里去,事实上她对历史并不感兴趣,更不会想到自己有朝一日还能穿越到古代。

这也是为什么当初自家的猪被赐封为贡猪时,她完全没想起这个事儿的缘故。

眼下,她倒是想起来了,却已经晚了点儿。

还是朱父略镇定:“如今知道了也不算太晚,我听那官差的意思是,县太爷没打算找咱们家算账,应该就是提醒一下。”

“对对,再说咱们家要是出了个什么事儿,县太爷也讨不了好。”被朱父瞪了一眼后,朱母勉强改了话头,只道,“咱们家的贡猪得了好,县太爷才能跟着沾光呢,他跟咱们家是一边的。”

“这倒是。”王香芹赞同的点了点头,略寻思了片刻后,不得不选择按照这个时代的规则走。

贡猪啊,那就是献给皇室的,就算皇帝老爷不吃,那也有其他的皇亲国戚。她想卖也不是不可以,而是必须得等皇室那头吃剩下了,不要了才可以。换言之,这个数量是由对方决定的,而不是她。且就算到最后要卖,卖的也必须是过了年份的猪了。

几人商量了一番后,最终的结果还是听从县太爷的话。

取消贡猪买卖,认真养猪繁殖,秋收后准备妥当往京城送生猪,至于来年会怎么样,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因为这个是没得选择的,朱家人反而很快就接受了。

不接受也没办法啊,那就这样吧。

他们倒是接受了,因为县太爷给出的价格不低的,远高于本地猪,差不多王香芹卖一头猪的钱,能买同等份量本地猪十头了。

是不亏,但其实也没赚大钱。

王香芹养的猪精细,寻常人家是不可能这般大动干戈的,说白了,她养猪的本钱就是远高于正常水平的。要是卖一样的价格,亏大发了。她之前就算过的,至少要卖五倍的价格,才算是有利可图。

这里的有利可图,指的不单单是卖猪肉的利润,还有其他的成本,像人工、精力等等。因此,赚是赚的,却并没有达到利润的顶峰,连半山腰都没有。

好在,这也并非最终的定价。再一个,当猪的数目翻倍再翻倍时,平均成本是会被摊薄的。哪怕眼下赚的不是特别多,但以后还是会慢慢增加的。

……

这边,王香芹他们很快就接受了这个事实,尤其是朱父朱母,卖谁不是卖呢?这卖给皇室起码稳定啊,不然真要是每一头猪都卖高价,一开始兴许有那二傻子来尝个鲜,那以后呢?做皇室生意,那是长长久久的,可以传承给子孙后代的!

那边,宁氏枯了。

眼看着小饭馆的生意越来越好,那可真的是客似云来,日进斗金啊!

结果,突然间晴天霹雳,衙门的人不单去了秀水村,还跑到小饭馆告诉她,不能再卖招牌菜贡猪焖肉了。

尽管没明着说让她关门大吉,可要知道,她的小饭馆之所以生意兴隆,本来就是因为那道招牌菜。要不然,她一个乍然间开门营业的小饭馆,凭啥那么红火?论铺面大小,不说县城了,连石门镇都不敢说是数一数二的,就同一条街面上,比她小饭馆大的酒楼就有两家。论手艺老道,她本人的厨艺搁在秀水村那绝对是第一,可凭啥跟那些做了几十年老厨子比?

说白了,就是因为贡猪。

因为有贡猪这个名头,加上贡猪焖肉确实是极品美味,这才惹得客似云来。很多来宁氏小饭馆尝鲜的客人,那根本就不是本镇上的,而是从四面八方闻讯赶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