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第3/3页)

待回到尚书台,王允越想越气,果断提笔刷刷写下一封信,让侍从交予北海相,孔融。

……

不久,糜荏收到孔融的奏折。

说起孔融,糜荏倒不陌生。

孔融是孔子之后,家学渊博。早年他买官入朝时,孔融是司徒杨赐的掾属,时常写文章辱骂他,是当时辱骂他的文人的中流砥柱。后来他洗白成功,孔融虽然没说什么,还是看不惯他。

先帝病故,孔融被何进征为虎贲中郎将。不久董卓总揽朝政,孔融几次三番激怒董卓,最终被放逐至黄巾军最为猖獗的北海国为相。

这人自恃才高,目空一切。会被董卓放逐,并不让人觉得意外。

没想到如今颁布九品中正制,这人居然又跳出来了。

这奏折内容糜荏都能猜到,懒得打开。

还是荀彧本着多听他人意见的想法,展开一看,上书:“申子变法,韩昭侯之术。”

申子指的是战国时期的韩相申不害,他在掌握韩国内政之后,颁布按照功劳和能力来授予官职的律法,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与九品中正制的功能相同。

只是随着申不害去世,这一变法最终以失败收场。

因为这一变法以“术”为主。所谓的术,指的是君主心术与权术。君主本人若有能力,知人善用,国家就可以强盛;反之,国家会陷入混乱,百姓也会随之遭殃。

这就是所谓的“一言正而天下定,一言倚而天下靡”。

如今糜荏要以九品中正制来衡量官吏的道德与才能,在有些人看来,确实就与申不害无异。

“不必理会这个杠精,”糜荏下笔不停,“你越是理会他,他就越来劲。”

荀彧眨眨眼:“何为杠精?”

“杠精,指的是故意在争辩时持相反意见、爱对他人抬杠回嘴,以此来获取快乐。”糜荏继续书写,“孔融不就是这样的人么。”

除了真的有文采,孔融此生最爱的确实就是抬杠,随时随刻都能表演杠精附体。时下主流看法他鲜少认同,一定要发表不同的想法,表现他举世皆醉他独醒的特点。

荀彧笑了:“你啊你,嘴不饶人。”

仗着自己是孔子后人,孔融抬杠无往不利。但遇上糜荏,孔融却时常品尝到失败的滋味。

不知他有没有后悔……嗯,他还写信过来讽刺糜荏,想来是没有的。

比如先前在董卓入京、糜荏被罢黜回到朐县时,糜荏就曾收到过孔融的信件,上面写着:“吕不韦离秦,洛阳愈发热闹”。

这话糜荏看得懂,既是在讽刺他好不容易从董卓手中捡回一条命,居然还贪恋权势,与卢植等人来往密切。想来不久就会像当时免官回乡的吕不韦一样,被秦皇(董卓)弄死。

当时糜荏看罢那信件,命人送了两个空酒坛给孔融。

孔融好酒,尤其喜欢美酒,曾有幸喝到过糜荏的酒,自此一发不可收拾,勉强帮糜荏说过几句好话。收到酒坛他欣喜了一下,结果打开一看是空酒坛,还当是送信的家仆偷喝了。

家仆再三保证,孔融方才信了这就是空酒坛,又写信来问。

糜荏这才回信:“孔议郎这是喝了几坛酒,这么仗酒发疯。”

这话说的直白又恶毒,气得孔融大骂他不识好歹,一连写了好几封信件来骂他。

那些信糜荏全没看,直接命侍从拒收,让原封不动返回孔融手中。

“嘴不饶人?”糜荏听得这四个字,停下动作,抬眼看向荀彧,“冤枉啊,我从不用嘴来为难别人,只是不饶你。”

猝不及防听得这话,荀彧:“……”

所以他真的很佩服糜荏,随口一句正经话语,居然都能歪曲成这样!

他深吸一口气,正要说什么,糜荏已放下毛笔拿开正在书写的文书,绕过书桌走到他身边:“文若倒是说说,我是怎么不饶人的。”

荀彧直觉不妙,正要开溜,被人摁在怀里浅吻起来。

“这样不饶人?”他听得这人轻笑了一下,微抬他的下颚,在他颈间留下一串轻柔而湿润的吻。

“……还是这样不饶人?”

他被身后之人按着腰趴倒在书桌上,一手胡乱抓着书桌上的什么东西,令一手紧紧捂着嘴不敢发出任何声音。

身后之人却还故意俯身,气息凌乱地在他耳边道,“分明是你‘嘴’不饶人……‘咬’的我魂儿,都要没了。”

等到餍足,已是小半个时辰后的事儿了。糜荏把脱了力的人抱在怀里,替他整理好衣裳,将被他在动情时揉皱的文书摊平一看。

——啧,正是孔融写来的那封奏折。

糜荏亲了亲怀中人红润的唇瓣,轻笑起来:“看,是谁更不饶人?”

因为书桌太硬,身上被铬的还有些疼的荀彧:……他好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