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3章 老混账(第2/3页)

刘议一副看戏的态度,随意说道:“能站在朝堂上的官员,个个都是进士出身。没有人会承认自己学识不如人。就本王所知,私下里很多朝臣都对杨季杨相公不服气。他那么年轻,若非有皇后娘娘做靠山,岂能一次又一次担当大任,位极人臣。

估摸着很多朝臣都想复制杨相公的道路,找一个强力靠山,说不定运气好,就能成为第二个杨季。齐王不给他们机会,他们就会自己主动出击寻找机会。荣王和鲁王,就是他们的机会。”

萧琴儿一怔见血,“哪里是在找机会,分明是在寻死!这些人莫非都忘了陛下和皇后娘娘,这些年一路血雨腥风,岂能容忍他们兴风作浪。齐王殿下,也没他们想的那么弱。下江南,弹压世家。去西域打异族,也是很厉害的。”

刘议乐呵呵的,“奈何皇兄和皇嫂太过耀眼,以至于朝臣们都忽视了齐王。总以为齐王是个温润贵公子,好欺负。”

“会有他们吃亏的时候。你不打算帮一帮齐王?就当结个善缘!”

“别!”刘议连连拒绝,“这种事情,本王必须躲得远远的。我帮他,恐怕会被人怀疑居心不良。不如独善其身,虽然结不了善缘,却也不会惹祸上身。我警告你,此事你不准插手,不准擅作主张。事关朝堂斗争,不是你能掺和的。

“知道了!我就是随口说一句,瞧把你紧张的,好似我会拖你后腿一样。”

刘议心说,你可没少拖我后腿。

……

萧琴儿要替欧阳芙撑腰。

正如当年离婚,欧阳芙猜想的那样,刘评用宅子抵押,从少府借贷过生活,手散得很。

他倒是置办了几样产业。

然而无论是铺面,还是田庄,每年盈利有限,并不能满足刘评的开销。

再一个,他的后院,还养着一群女人,一群庶子庶女。

孩子们要成亲,需要聘礼,需要嫁妆。

女人们除了吃喝住用,每年要做新衣服,要置办新的头面首饰,要出门走亲访友。

说到底,处处都要花钱。

刘评只能一次又一次从少府借贷。

光借贷,不还钱,利息越来越多,少府钱庄又不是做慈善的,肯定不会一直借贷下去。

自去年开始,少府钱庄的催债人员,月月上门催债。

一次又一次提醒刘评,赶紧还钱。

就算只是先还点利息也行。

否则少府钱庄就要收走抵押品,他们现在住的大宅院。

刘评一开始还辱骂少府钱庄的催债人员,后来了解到情况的严重性,开始想办法借钱平债。

然而,他只是个闲散宗室,没有差事,没有地位,还得罪了皇帝刘诏。

宗室内部就没几个人愿意借钱给他,纷纷躲着他走。

文臣勋贵,更不会和他有任何牵连。

也就几个做兄弟的,碍着情面,不得不拿点钱打发他。

像是端郡王刘议,给了他三千两应急。也不要他还钱,只求他以后别再上门了。

其他兄弟,基本上都是这种操作套路。

出钱最少的就是老九刘谆,只给了八百两银子。

给银子的时候,还当着刘评的面一个劲哭穷。

说是母妃去了,他没了靠山,八百两都是他好不容易攒下来的私房钱。

言下之意,就是提醒刘评,拿了钱赶紧走吧,以后别来找他借钱了。

给了八百两,已经全了兄弟情义。

否则一文钱也没有。

靠着兄弟们接济,刘评暂时度过了难关。

结果刚过完年,少府钱庄又开始上门催债。

而且催债频率越来越高。

以前是一个月催一次,现在是三天两头上门催债。

因为刘评实在是欠了太多钱,光是本金就有十几万两。

加上利息,已经上二十万两。

这还不是高利贷,只是正常的借贷,正常的利息。

若是高利贷,利滚利,怕是已经上百万两。

以刘评的收入,根本不具备偿还能力。

少府钱庄给他下了最后通牒,一个月内不还钱,就要强制性收走宅子。

刘评气得大骂。

到处找关系疏通,人人唯恐避之不及。

这个时候,欧阳芙悄咪咪找到少府。

她和少府商量,等少府收回宅子,她会第一时间将宅子买下来。请少府不要公开拍卖。

邓存礼看在皇后娘娘顾玖的份上,给欧阳芙一个面子,答应了她。

哪里想到,这事竟然被刘评知道了。

那还得了!

肯定得闹啊!

为了这事,萧琴儿主动替欧阳芙撑腰。

刘评就是个无赖。

两口子都已经离了婚,没了关系,刘评还想赖上欧阳芙。

说是要和欧阳芙复婚,让欧阳芙出钱还债。

“贱人!”萧琴儿大骂刘评不是个东西。

刘议也觉着老二刘评不是个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