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当爸爸肯定影响我称霸全海(第4/6页)

仑问的这些,也正是他想问的,听到这样的回答后,他更加肯定是全球温差太大,从而引起的生物大进化。

但让潘都感到非常疑惑的是,为什么进化发生的如此迅速?!

按照自然选择说,生物进化是一个持久而缓慢的过程,至少需要成百上千年之久。

当然,这也是基于进化论得出的结果。

但是,现代生物学上的著名理论,生物进化论,有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缺少过渡性化石,作为这一理论的实际支撑点。

如果生物进化的过程很漫长,那么旧物种与新物种之间,必定会存在过渡形态,实际论证只能从化石中寻找。

但是,直到21世纪,人类也从未发现任何生物进化中的过渡性化石。

因此有人认为,生物进化论是完全错误的,也有人认为,生物进化也许不是极其缓慢的过程,而是一个相对迅速的过程,因此没有过渡形态。

潘都只是海洋生物学家,研究的领域也比较狭窄,限定在虎鲸里,其他种类的鲸都不怎么接触,更没有研究过生物进化论。

他无法从自己所学的知识,科学的分析,帝极父子的变化,不知道这应该属于生物进化,还是物种突变。

不过按照现在看来,这样的进化非常先进。

因为帝极父子的类人形态还是具备水母的大部分特效,不需要额外适应水生环境。

这就非常类似于,美人鱼和鲛人的原理,他们是鱼类和人类最完美的结合形态。

潘都相信,如果帝极父子是因为全球温差过大,从而进化成功的,那么就一定不止他们可以进化。

帝极:“我们暂时无法再去浅海区,等我们可以更好的使用进化后的身体,我们会主动来找你们。”

潘都:“你们到浅海区吸干蓝鲸的时候,进化出了新身体吗?”

那天距离实在太远,潘都没有注意到帝极父子浓密的触手后面到底有没有类人身体,他觉得应该是没有的。

帝极:“那时我们的类人身体还在伞盖里面,没有被释放出来,自从吸收了蓝鲸的营养之后,类人身体就长得特别快……”

潘都听完之后,惊呼:“也就是说,你们的类人身体是在伞盖里面培养出来的?”

帝极:“是。”

潘都觉得自己终于问出了最重要的部分。

之前帝极描述的进化过程,完全没有提到这一点,或者说他提了,但潘都没听懂。

帝极的伞盖就像是一个大型的“培养皿”,类人身体在培育完整之前,不会从伞盖中出来。

潘都望着帝极父子的伞盖,帝斯的伞盖直径有15米左右,帝极的伞盖直径有30米左右,完全足够培养他们的类人身体。

帝极:“潘都,若是以后我们发现了其他进化的北极霞水母,我们会来告诉你。”

潘都:“好,帝极,如果我发现了其他进化的海洋生物,我也会来告诉你们。”

帝极:“如果你那时还在北极,就来告诉我们。”

潘都:“嗯,好。”

他特别可以理解,帝极父子作为首先进化的海洋生物的孤独和焦虑。

不管是人类和还是海洋生物,都需要社群归属感,作为最先进化的极少数,会产生强烈的危机感。

潘都认为,普通的北极霞水母不可能进化出类人形态。

首先他们的体型不够大,不能快速摄取到极其丰富的营养,就无法满足培育类人形态的基础条件。

其次他们的伞盖不够大,普遍直径不足3米,如果类人身体基础身高1米以上,至少需要直径7米以上的伞盖才能承载。

仑和潘都与他们道别后,便回到了海面上。

潘都其实很想变成人类,抚摸一下他们的类人身体,但在深海区,他的人类身体承受不了那么强的压力。

虽然现在他的人类身体受虎鲸身体的影响,十分耐寒,身体素质远超人类,已经不算是普通人类,更像是人类和虎鲸的结合体。

按理说他的虎鲸身体可以承受深海环境,人类身体应该也可以,但他不敢尝试。

潘都很想知道,帝极父子的身体的触感,到底是水一样柔软,还是人类肌肤的触感,或者是两者的结合体?!

仑望着深海区,坚定的说:“潘都,我也要进化,我也要拥有类人身体。”

潘都鼓励着他:“嗯,你一定会有的,你最近有没有感觉到身体的变化?”

仑有些沮丧的说:“没有。”

潘都当然希望仑可以进化出类人身体,但他实在想象不出,蓝鲸的类人身体会长什么样?!

如果按照帝极父子的进化推算,类人身体和本体完美结合,仑的类人身体岂不是会成为一只巨无霸美人鱼?

但是,这样的美人鱼,真的可以美起来吗,潘都表示十分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