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第2/3页)

但怎么买货怎么做生意,叶兵就管不了他了。

工业园虽然工厂多,但工厂不卖散户,特别是姜宵手上就三千块钱,这么点小孩拿这么点小钱,怎么可能有人愿意和未成年签合同,再小的工厂都不愿意接待他,姜宵的目标主要还是工业园旁边的批发市场。

离生产地很近批发市场不仅代表着货多便宜,许多人第一次进批发市场估计会眼花缭乱,各式各样的店铺,货物堆到天上去,在里面做生意的老板也是什么人都有,参差不齐,同样的商品不同人去买价钱能差出一倍多是常事,质量更是琢磨不定。

姜宵是过来人,他坐在街边摊吃了一碗牛肉面,头发被他随意撩了上去,黑色上衣灰色裤子,脚下踢踏了一双拖鞋,显得没那么像个学生了。

三千块钱,要发挥最大的效用才行。姜宵要买的东西很多,他出发之前已经列好了一个清单,心里也有数。

他吃完面就进市场里面了,姜宵上辈子来过这里,他很快找到了自己想要的店面,批发市场不像在外面的店铺,热情迎客,老板坐在里面看电视,姜宵进来他扫了一眼,不是熟客,年纪又小,他头都不转,说句随便看,拿着碗扒了一口饭。

姜宵在柳江市住久了,他会说很正宗的柳江本地话,他对比了之前几家,这家货齐全一点,质量也过得去,于是操着本地口音问了一句价钱。

听着是本地人,那老板才看了他一眼,回了价。

姜宵眼睛也不抬,仔细看了看货架上的货,道:“贵了。”

虽然姜宵拿的货不多,但这个价放批发市场至少要砍一半,估计是看他年纪小,坑他的。

“别蒙我,我家做这个的,能不知道什么价?”姜宵把货扔回地方,背靠在货架上,露出几分痞气,他自己报了一个价,“卖不卖?不卖我去隔壁。”

老板一边摇着头道不是这个价,看他语气变了,一边又试探着他要多少件?

“万把块钱吧,”姜宵在货架上挑挑拣拣,有点嫌弃,“你这货有点旧了,现在小姑娘喜欢新的去了,都不好卖了,算了,我找其他店看看。”

价钱被他砍了一刀,货又被贬了一顿,姜宵那语气那神情,特别是给的几个价都挺准的,老板知道这也不是什么新手,连忙把人拉了回来。

“别家的货没有我家的好!靓仔你再多看看,我后头还有新货,外头卖的特别好,”那老板道,“价钱再商量,我给你打折咯。”

价钱是慢慢谈的,姜宵现在有的是时间来和他扯皮。

砍价这门功夫,讲的是软硬兼施,姜宵是成长过来的,他来来回回摸到老板的底子之后,就更游刃有余了。

这些钱全买那种手镯和所谓明星小卡自然是不可能的,那种手镯很多小厂家在做,从中延伸出来的变种样式都有不少,姜宵知道她们的消费水平,没有选太贵的,各种价位和样子的他都选了一点,低点的批发价才几毛,贵的精致些的就要几块十几块。

那种明星塑料小卡片就更便宜了,在厚林也才两三块钱一沓,在这里压价可以压到几毛,他买这些拢共就花了五百,这还是因为叶兵突然给了钱,姜宵才增加了一些数量。

《天下红尘》是在电视台播的内地剧,全国统一一个时间段播出,所以在全国范围内来讲这部剧红的时间还是很统一的。

但是这个时间点,大多数火热的偶像剧还是港台日韩,这些剧想要在电视台播放,一般要等,而且大部分都上不了电视台,所以在这个时候,许多人是等着看碟片的,用VCD和DVD看影像、磁带录音机听音乐,在现在这个时候是主流。

有些剧已经在先接受信息的沿海城市红了,小工厂们嗅觉敏锐,剧内同款都卖了一段时日了,但厚林那边等这个温度传过去还需要时间,他打的就是这个时间差。

姜宵在影音小店里花了五百买了一沓新出的电视剧碟片以及偶像歌手的磁带,照样砍价还附带了一些赠品。

这些对于厚林来说都是最新的东西了,他打算卖给校门口不远处的租售影碟店,一方面直接卖出去能挣钱,另一方面,当这些东西掀起潮流之后,姜宵又能依靠它来挣更多的钱。

发带、笔袋、吊坠、钥匙扣、项链、手镯、海报、贴纸和小卡……这年头学生妹们追捧的东西姜宵看了个遍,他选货选的也很认真,压价压的更是认真。

毕竟钱有限,这是他的第一笔生意,能靠这些判断现在学生们到底喜欢什么。

在叶兵来之前,姜宵已经把自己的两个包装的满满当当,他细心整理,该包裹的都包裹好了,生怕一件货物损坏。

他也在旅馆的座机那边给叶兵通了电话,确定了那边来接他的时间和地点,叶兵这回换了地点,不来这边这个工业园接货了,姜宵要提前坐上公交,路上大概一小时左右去另一个工业园汇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