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第2/2页)

之前没有仔细交流过,姜宵一问才知道,那块地周围要比他想的还要复杂很多。

他把一些重点记了下来,而后姜宵也没吝啬,给他看了自己这段时间在做的规划。

不算公司机密,只是一个尚未成型的想法。

其实在外旅行的时候他就已经计划一部分了,但是大火之后,部分材料没了,他就只能重新弄了一些,还好姜宵思路清晰,也没费多长时间。

整理到现在,他对无限未来的样子也慢慢的勾勒出来了。

现在线上购物软件越来越多了,电商这一块蛋糕越来越大,在上面趴着的公司无数,无限现在是有破亿用户的top电商之一,但是居安思危,要顺应着时代和需求,一直做出改变才好。

如今已经是2013年了,智能手机的推广程度已经很高,接下来很快就是网速升级,手机端使用率大幅度提高,app渐渐推广开来,电商的市场只会越来越大。

无限现在拥有的特色是厂家直供优中选优的性价比,把文创和生鲜两个板块做出来之后,抢了空白市场,于是又有了两个特色。

这些特色依旧存在,并且要发挥到更好才行,这几年姜宵调整策略,不搞大水漫灌,把大力气下在特色方面。

早在去年他就让下面人去联系,在文创板块上推出了定演出票的项目。

这个票范围很大,演唱会、比赛、剧院等等,他和傅若言在一起的时候,傅若言公司那边的演唱会和见面会的票就是个开头,后来又迎了其他机构进来,无限提供的订票业务有了之前的打底,今年已经很有规模了。

生鲜这边和秦老板一直合作良好,有了那部纪录片的推动,后来成绩也很亮眼。

但去年一直没有什么创新的加进去,毕竟对姜宵来说,品类更多优惠更大并算不得创新,只能算是应该做的。

所以今年他就琢磨,要好好再把生鲜这块推一推,想来想去,最后把眼光放在了无限的实体店上。

无限的实体店还在做着,现在开了百余家了,全国大一些的城市都有,除了卖一些合作商提供的优惠力度很大的产品之外,现在更多的变成了无限自营产品的销售店铺。

无限有众森这个实体业巨头加入,这些年来注资的有技术的小工厂还是很多,自营的食品类还有日用品类有几条线还做成了爆款,实体店赔钱倒是没有赔钱,卖卖无限自营还是有盈利的。

但是对于蒸蒸日上的无限线上商城来说,这点盈利就和蚊子肉一样。

叶淼淼他们一直跟过来的都觉得这店算是情怀了,也不图赚钱,主要要记得这公司到底是怎么起来的,但姜宵不这么认为。

他觉得实体店是有意义的,特别是和生鲜类产品联系起来。

原来生鲜类板块推起来,就是因为纪录片吸引,让顾客群体吃到身边买不到的“远方的味道”,但是远方的味道也不能天天吃,如果用户的日常采购也能放到无限这里,这又是一笔大生意了。

线下的优势主要还是方便,立买立取,即使后来网络科技已经发展到了特别发达的地步,线下店如果做得好,利润率也很高。

这种优势和生鲜类产品结合起来,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当然,既然做生鲜,一定要和一般的菜市场区别开来,无限的线下店打着“无限优选”的牌子呢,他完全可以契合这近几年来的消费升级,卖质量更好价格更高的好产品,这意味着无限要在生鲜方面头一次尝试做中高端线。

他和快递公司的秦老板商量了,算是一拍即合,对方有渠道能弄来一些进口食品的供应链,但是姜宵还是把目光放在国内上。

国内这几年也在弄供给侧改革,农产品类不求量要求质,姜宵吃过改良培育的许多“原生态”类的产品,从甜度提高的水果到散养的猪鸭牛羊,这种东西从源头价格具有不便宜,但是口味是真的不一样,比所谓进口的还要好,就是因为没名气,搞不出销路卖不出价。

但是我能卖,姜宵想。

蔺成聿试探性问了几句,姜宵想了想,也和他说了一些想法,他和林涛声蔺爷爷都谈过,问过他们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