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风华[08](第3/4页)

他在心里感慨教授为人师表、光明磊落,要是遇到品行不好的导师,说不定还会抢走他的研究成果。

这种事在学术圈屡见不鲜,不止国内,国外学术圈导师抢占学生成果、霸道的抢注学生一作也是惯有的常事。

谁让学术圈是个极其讲究关系的地方?

而导师对学生未来的影响占比又很大。

相比起来,张群芳的做法是真的高风亮节。

盛明安心中感慨完毕,立即拿出面对科研时极其严谨认真的态度,准备实验建模。

实验建模最终落成的大厦是激光系统装置,先地基、后设计,再验证。

基础地基是对整个装置过程的掌控,这一步已完成烙印在盛明安的脑海中,初步完成。

其次是光学系统的设计和布局,这是整个建模的关键、重中之重。

使用非序列光线追迹软件制造出光学设计中的模型,提供一个系统级概述和各个组件的描述。

然后运用3D傅里叶软件进行时域脉冲分析。

接着模拟非线性效应……

大型计算机里所有软件被熟练运用,盛明安十指飞快跳跃,超大光屏不停闪烁,不断呈现出各种彩色图形,有的是数模、有的是物模,还有的是组件描述、物理光学系统描述……

底下众人都是激光领域里的佼佼者,即使詹老、陈书记和齐主任不是光学领域的学者,却也是物理领域里其他分支学科的大牛和教授,基本能从盛明安的建立出来的模块看出其大致思路。

可怕的是这思路至今没有出错,非常严谨!

如果继续严谨到雏形落成,或许他的艾瓦级超短激光脉冲方案的确可行也说不定!

盛明安建立模型速度越快,眉头就皱得越紧。

太慢。太慢。

速度实在太慢了。

大型计算机容量虽大得难以想象,足以支撑他同时运行的几十个软件和模型计算。但需要时间等待结果,而这不光靠计算,也没法快进,除非同时进行上百个模型的建立和时域脉冲分析等。

他只有一个人、一双手,速度再快也做不到光速进程。

盛明安忽然停顿,回头,目光清亮:“各位前辈们好,能不能请你们帮我分担工作?”

众人一愣,随即欣然应允,早就想上手了!

只是碍于张教授和盛明安没开口,盛明安一开口(还特有礼貌的喊'前辈好',就很乖),他们立马上手。

只要拥有足够精准的数据,他们就能完成建模!

张群芳在旁听着,突然露出赞赏的笑容,天纵奇才却不敝帚自珍,自知能力不足时,当机立断寻求帮助。

相信他这最小的学生假以时日必能名动科学界。

于是十几个激光研究方向的研究员纷纷上手,相互合作,配合默契。偌大实验室里,每个人、每个步骤都在井然有序的进行。

盛明安:“给我相干光束模型。”

研究员一号:“已传输!”

盛明安收到模型,立即嵌入他的物模大厦。

大厦雏形初现,每个人都震撼于它的完美,心如火焚、等不及想看它完成的那一刻!

“模拟非线性效应。”、“正在进行!”、“YCOB晶体嵌入。”、“创建六个通道脉冲能量激光设备”……

“合成五个200PW超短激光脉冲模块,准备嵌入——”

盛明安紧紧盯住光屏,眼睛通红、酸涩得几乎快凝出生理泪水仍一眨不眨,生怕仅是毫厘之间的不慎,整个建模过程就会瞬间崩塌。

身后所有科研人员都在这一刻握紧拳头,死死盯住屏幕,连詹老和张群芳都忍不住放缓了呼吸。

巨大光屏中,各个组件正在合成艾瓦超短激光脉冲装置,速度慢放到向前移动一厘米就需要耗费五秒时间,整个嵌入的过程尽收眼底。

此时就剩5秒,4、3、2、1——嵌入!没有排斥反应,装置成功了!

可没人欢呼,因为最后验证的时刻还没来,证明方案可行的结果还没有出来。

他们看向盛明安的背影,那道瘦削而年轻的身影令他们忽然意识到盛明安他才十七……现在是公历2014年,他已经满十八岁了。

还是小。

却深受物理之神的喜爱,拥有物理学者们求而不得的惊人天赋。

盛明安抬起右手,无声落下,启动艾瓦超短激光脉冲装置模型。

光屏瞬间变成黑色的背景,只有那束明亮耀眼的光撕开宇宙亿万年的黑暗。

它发射出去时是无声的、慢悠悠的,由阿秒级的速度被慢放到十秒钟,过程中涉及到的算数以万亿为计便不多提,反正所有人都看清这束光轰过的轨迹都是被撕开的微观世界,原子和分子杂乱分布。

十秒钟转瞬即逝。

实验室内鸦雀无声。

半晌后,有人讷讷询问:“成功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