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故生怖[02](第2/3页)

中年人感叹:“这就是我特意来科大一趟的原因。人才发展计划,落实优惠政策,打下扎实基础,储备后备力量。这也是,□□那位的意思。”

潘教授:“明安还年轻,恐怕资历不够。”

他担心中年人过于信任盛明安而将担子交给他,盛明安太年轻、不够资历,没有经验,一心沉迷科研,不适合做某个科学大工程的总设计师。

至少现在不适合。

中年人大手一挥:“放心!目前只是一个提案,先让前人打基础。不过,”他顿了顿说道:“如果盛明安学成归国,熬够资历,他恐怕会是华国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科学大工程总设计师。”

潘教授心惊,中年人的态度几乎就代表了国务院的态度,上面竟然这么看好盛明安?!

中年人意有所指:“华国物理科研领域至今没有出现一位震惊全球的真正的天才。他会成为一个时代标杆。”

说完便留下潘教授在原地惊疑不定,自己走了。

潘教授叹气,摇摇头,想了想他昨天才刚读完的两篇论文,忍不住笑了。

“盛明安……”

去年才开始石墨烯制备技术,今年就真被他搞出来了!

回想每次盛明安斩钉截铁说出他的目标时,他们都觉得不可能完成,可他就是以超高的效率实现了!

“我服了。”

另一边,盛明安着手准备另一种铁基超导体的超导实验,目光灼灼地盯准角分辨光电子能谱装置的控制系统。

这装置几乎占据一个房间,一共三个系统,是超导实验室里的科研重器,国内几大高校实验室都配置了一台。

据盛明安所知,国家超导实验室那台性能极佳,他很垂涎。

可惜他的实验室买不起,也供不起。

铁基超导体中,βFeSe超导结构最简单,被认为是研究超导机制最好的材料,盛明安这次换成其他铁基超导体采集数据。

这很复杂,也很费事,甚至与石墨烯P波超导、超导性没什么大关系。

因为盛明安现在没有头绪,要么通过证明石墨烯的P波超导找出其超导性,要么通过其他方式找出石墨烯的超导性,或者干脆寻找超导机制——

最后一种说实话,他要是能统一超导机制,头一年搞出理论,第二年诺奖就会颁给他,用不着等几十年。

就是没思路,所以盛明安选择做冗杂无聊沉闷的实验收集大量数据,这是他的习惯。

因为灵感通常是在微不足道的瞬间降临,说不定某个时刻,他忽然就茅塞顿开了呢?

***

石墨烯制备新技术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终于在月底掀起巨大波动,整个材料物理界彻底轰动。

‘石墨烯之父’的安德烈·海姆称:“石墨烯提前迈入产业化的关键期,新材料时代已经降临。”

这是他接受记者采访,被问及如何看待日前在PRL发表的两篇关于石墨烯制备技术的论文,他沉吟一瞬,对着镜头说出意味深长的这句话。

然后便是欧洲的石墨烯材料公司因他的发言而关注论文,并在下一位发言人,一名MIT教授在自己的脸书个人账号写:“新世纪物理发展进入了一个瓶颈,已有十余年没有任何有趣的发现,没有诞生全新的理论,人们迈不出前人划下的圈。”

“传统材料物理也面临着相同的处境,发展到了尽头,亟需另一种新型材料替代传统物理材料。”

“过去我们将目光聚焦在纳米材料,事实上我们仍然在寻找适合的纳米材料。石墨烯是最有力的选手之一,它拥有无与伦比的特殊性,但首先我们对它的探索始终夭折在第一步。”

“可是,我想说的是困境被打破了。”

……紧接着其他相关研究领域里的物理学家的评价如雨后春笋纷纷冒出,欧美石墨烯材料公司开始关注到盛明安的两篇论文。

石墨烯技术社区(国内某石墨烯技术论坛)将国外的报道搬运到论坛里,瞬间为平静多年的论坛注入一道活力。

驻海外新闻记者留意到这条新闻,予以了一定的重视。

消息真正爆上各大APP头条的引线却是一道‘国发’开头的文件下来,连多等几个月到明年的两会提议都来不及似的,赶早定下‘第三代半导体’的大科学工程发展计划。

将津市作为硅基半导体基地、金陵市作第三代半导体基地,两市带头,向周边城市辐射向全国,共同开发华国两代半导体材料发展方针。

该头条新闻下方附带一个介绍#第三代半导体#的视频。

【这么早就提出第三代半导体?先把国产硅基半导体产业链稳定再说,别瞎搞有的没的。】

【13.5nm光刻机样机才发布不到一年就开始下一代半导体产业链发展了吗?不要空喊口号。】

【注意审题,是半导体材料,不是半导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