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零章 不介意亲自掌你的嘴(第6/7页)

张云蓉的危机感一下子飙升到了顶点,等不到张氏再来看她,先就打发了人去请张氏过府一叙。

想着只要施清如愿意与父母亲族重归于好了,便也是她的表妹了,她多了这样一个背靠韩厂公和太后两座大山的表妹,便等于是自己也无形中多了两座大靠山。

那便可以争取尽快将过继之事办了,世子也立了,如此便是将来她大伯再生下了儿子又如何,世子可是朝廷同意立的,岂是他想废就能废的?

届时为了幼子的将来,他也只能打落牙齿活血吞了;至于她大伯子一房,自然更不可能再无丝毫的机会!

这才会有了今日这一出。

宣武侯府到底要比常宁伯府品秩高,也体面得多,才能张云蓉一个没有诰命的二奶奶请太医,都能请动,最后更是请动了施清如,张氏也不是没想过不通过宣武侯府,直接以常宁伯府的名义请施清如。

可一来常宁伯府没那个体面,可能太医院随便打发个医官走一趟也就完了;二来施清如听得是常宁伯府,只怕压根儿不会应诊,她岂不是就白看自己大嫂的脸色了?

可惜人倒是如愿请来了,却也直接绝了张氏所有的路、所有的希望!

张氏闭上眼睛深吸了一口气,吐出后才睁开了眼睛,道:“蓉儿,你过几日再试一次请那小贱人出诊,再安排一个僻静的地方,我让你姑父,还有家里那两个老不死的都一起来求她,给她磕头,磕得头破血流,哪怕死在她面前……总之一定要让她回心转意为止!”

为了她的孩子们,她什么都顾不得了!

却是陈嬿自如愿嫁了张慕白,成为了常宁伯府的二奶奶后,一开始因为有张慕白的呵护和常宁伯的回护,日子倒是真过得不赖。

可惜好景不长,等过了新婚头三个月,张慕白过了新鲜劲儿后,对陈嬿便不若之前那般温柔呵护,无微不至了。

何况张慕白也不可能日日都待在家里,他是秀才,要日日去国子监,也要会同窗、交际应酬的,可惜因之前与国子监副司业的女儿退婚之事,弄得人人都知道了他是背信弃义之人,——毕竟大家都不是傻子,都要成亲了,却忽然退了婚,又重新娶了自己青梅竹马的表妹,谁还能参不透其中的隐情呢?

国子监副司业还是国子监里数得着的人物,众秀才监生们就算不至于拿踩他来讨好副司业,却也会无形与他保持距离,以免落了副司业的眼。

以致没过多久,张慕白便在国子监一个亲近的同窗都没有,也没有任何笔会诗会之类的交际应酬,算得上“众叛亲离”了。

偏偏回到家里,他也得不到安慰。

陈嬿只会变着法儿的告诉她她白日又受了他娘和府里下人的哪些委屈,半点想不到关心他;也好似一点不因他为她所做的巨大牺牲而感动,从来想不到问一问他在国子监好不好,与同窗们相处得怎么样,——她之前明明不是这么庸俗的一个女子,她之前明明那么善解人意,怎么如今全部都变了?

虞夫人倒是会记得时不时叫了他的小厮去问一问他的境况,却在知道了他的处境后,每每都只有一句‘活该!’,要不就是‘自己脚上的血泡都是自己走出来的,怨不得任何人!’

张慕白内心苦闷之下,对陈嬿自然又冷淡了些,甚至一度歇到了书房去。

虞夫人于是趁此机会,赏了两个丫头给张慕白。

陈嬿这才慌了,带了话儿给张氏后,让张氏细细开解了一通,方想起来关心张慕白在国子监的情况,好生做小伏低了一阵子,总算又把张慕白哄了回去。

二人之间却是已回不到新婚时。

一段时间后,陈嬿也累了,她本来每日应付虞夫人和大嫂杨氏已够累了。

还要忍受小姑子们的冷嘲热讽,忍受下人们私下里的指指点点和‘先奸后娶’之类难听的窃窃私语,又不被允许回娘家见张氏,不被允许出门交际,连个诉苦开解的人都没有,也没个任何时候能得以放松片刻。

毕竟她是因为‘没规矩’才进了常宁伯府大门的,既已是常宁伯府的人了,第一件事自然是好好学规矩,不把规矩学好学透了,如何好出门见人的,不是白白丢常宁伯府的脸吗?

如今却连丈夫也不心痛自己了,倒像一直都是她在无理取闹一般,她既已嫁了他,他难道不该对她好,她受了委屈难道他不该心痛她吗?她不向他诉说自己的委屈,又还能向谁诉说?

亦连一开始对她回护有加的大舅舅也在与婆婆吵了几架,婆婆寸步不让后,渐渐不管她们婆媳之间和内宅的事儿了。

陈嬿一时间只觉日子说不出的苦和难,写给张氏的信上都是点点的泪痕,直看得张氏把虞夫人恨得咬牙切齿之余,心都要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