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天下第一楼(第4/4页)

此人以为自己胜券在握,谁知道坐在座位上不到两刻钟,一道“西域葡萄酒炖鹅肝”和一道“红烩牛尾”就被小二端了上来。

此人坚决不相信,这书中写的食物居然真的能被做出。待他尝了一口之后,当即就流下了激动的眼泪——这味道,这舌尖上的触感,和《黄粱录》里描述的简直一模一样。

原来《黄粱录》里的美食都是真的可以做出来的。

大师!

一定是星海大师亲手烹饪的!

“星海汇”就是“星海大师”的产业,大宗师时不时地会出现在酒楼里,亲手为神秘的嘉宾烹制菜肴的风声,就此不胫而走。

全国各地的书迷们都恨不得能够进到这里来,亲眼看看大宗师,尝尝他亲手烹饪的菜肴。

只可惜,这些年来,见过大师出手的人寥寥无几。

毕竟是“大宗师”么,哪能天天出现?大家表示理解。

这几年里,“星海汇”的生意做的风生水起,一不靠赌,二不靠色,凭着美食和游艺就独步京城,成为了大明第一胜景。

南边的交趾国,东边的扶桑国,北边的蒙古人,西边的瓦剌人,只要到了京城,必定会慕名而来。

久而久之,此地也成为了京内最大的消息汇聚地,无数江湖堂口甚至域外诸国将在这里设下了暗探和桩子。

比起老百姓口中的“星海汇”和那个不伦不类的“星海娱乐总汇”的名字来,他们更喜欢叫这里——天下第一楼。

这天,一个身着华服,头顶珠冠的少年郎,牵着一匹打扮的漂漂亮亮的黑色小毛驴,出现在了第一楼的前头。

“少……您来了,里边请。”

星海汇的伙计殷勤地迎了上来,接过少年手中的缰绳。

“你们掌柜的在么?”

少年低声问道。

“掌柜的还在衙门里上值,要到晚膳的点儿才会回来。”

“知道了,下去吧。”

少年点了点头,双手背在身后,慢悠悠地往楼里走去。

现在天还早,一楼二楼里正在唱着的都是属于暖场的小角色。真的名角们要等日头落了才会登场,压轴大戏那上的更晚。所以现在坐在楼里的,要么是真的闲的没事来打发时间的,要么就是来此地交易情报的。

这些人三三两两地在场子里坐开,各自都有着各自的领地,表面上都是井水不犯河水的。

当然了,即使是江湖上最有势力的帮派也不敢在第一楼闹事,毕竟第一个闹事的家伙脑袋还悬在西四牌楼的栏杆上呢。也就是打那一次后,众人才知道,这第一楼里居然还驻扎着锦衣卫的暗桩。

民不与官斗,江湖事江湖了,没必要得罪衙门的人。所以这“天下第一楼”至少在表面上维持着和谐,形成了特有的势力平衡。

这几个盘踞在书馆里的人,不管面朝哪里,是在装作闲磕牙还是真的在嗑瓜子,眼睛都是盯着门口方向,时刻保持着警惕的。

在见到来的居然是个小孩子后,众人先是一愣,然后就各自笑着,不把他当一回事了。

一看就是富贵人家的公子,不带小厮也不带书童,一看就是逃学出来玩的。

汪直被人如此对待惯了,也不以为意。

自己找了个地方坐下,要了壶茉莉花茶,和一份点心盒子。

“您的点心……哎,少……”

茶博士见到汪直,刚想与他打招呼,就接到了汪直警告的眼神,立即将到嘴边的称呼吞了下去。

汪直一边用着点心,一边装作看戏,实则是在听周围人的谈话。

他今年已经十七岁了,早就不是当年在昭德宫里,那个只会围着万贵妃裙子乱转的孩童了。

十四岁那年汪直接任已经过世的刘永诚,被皇帝陛下任命为京都十二团营御马监的太监。从此能够自由出入宫禁,为陛下和娘娘打探各方消息。

他身量比起同龄人来稍微矮小了些,虽然已经是十六七岁的少年郎,不过面容还是一团孩气。所以不管走到哪里,别人只当他是个小孩,不会对他设下心房。

他也以此为掩护,时不时地牵着小毛驴,在京内各个酒肆茶楼乃至烟花之地到处游走。摆出一副天真可爱的面容,实则扮猪吃老虎,为陛下和娘娘探听到了不少有意思的消息。

三年前“星海汇”开张,成为了整个北直隶最大的情报集散地,汪直更是每次出宫都要来此地逛逛,一来探听消息,二来探望他的素素和已经长到十岁大的皇长子殿下。

台上伶人唱完一段北戏,下面稀稀拉拉地鼓掌,汪直晃着两腿也跟着拍了两下手掌。隐隐的,听到隔壁有人正在交头接耳。

“听说了么?宫里出大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