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汪直擒贼(第3/4页)

汪直一行人自从三天前从沙河驿进入山海关城后,在此地已经盘桓许久。

山海关总兵欧信与陈钺一起,日日陪伴在汪直庞大的仪驾周围,带他到处领略这北方第一关的风光。

又是临海观日,又是纵马长城,观看兵士操练,北眺塞外风光。

日日膏粱美酒,夜夜锦障垂帘,将一个大好雄关,变为了温柔乡,金银台。

这陈钺毕竟是文人出身的武将,不止带着汪直骑马,他写起拍马溜须的诗词来也很是厉害。

这一日他又写好了一首赞美汪直莅临雄关,海水峻石为止折服的诗词,准备呈现给汪直。

等待墨迹干了,陈钺双手捧着字,兴冲冲地往汪直所住的院子里走去。

才刚踏进院门,就看到汪直一身戎装,头戴盔甲,手握宝剑,正从房里大步踏出。

“公公这是做什么?”

陈钺一愣,心想今日并没有安排骑马打猎的娱乐,怎么汪直做如此打扮呢?

“杂家刚收到陛下派人快马送来的密旨,催杂家回京呢。”

汪直满眼含笑,少年如同花瓣一样的红唇勾起,“你看,陛下和娘娘身边,真是一天都少不了杂家。没办法,陛下催的急,我就只好启程了。”

语气中无不自豪。

“是……是,应该走了,算算时间,也应该回京了。”

陈钺忙不迭地点头。

算算时间,从他送汪直出辽阳城到现在,也有十多天了。

因为汪直言他生性喜爱军务,自己这才陪他在这“天下第一关”里视察游玩了那么些天,陛下那边恐怕早就等不及了。

“那……那不如今天小的为您张罗一场正式的顺风宴?”

接下去的路程,陈钺无法继续陪伴,他想着在临别的时候再在汪直前面留点好印象。

“常言道‘天下无不散之宴席’。”

汪直右手搭在宝剑之上,眯着笑眼摇了摇头,“这段时间,杂家收到陈大人诸多关照,内心感激。早就将陈大人视为平生知己。”

“汪公公谬赞了,都是小的应该做的。”

陈钺低下头笑道。

“小的又何尝不敬仰公公,将您视为当世豪杰呢?只可惜,‘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小的再舍不得公公,今后也不能为您鞍前码头,捧笔脱靴了。”

“哎,既然你我都不舍得,不如再一同走一段路。”

汪直说着,俯下身来,在陈钺的耳边低声念到,“你不如一直陪我到京城啊?”

“公公,这不是小的……”

陈钺苦笑着刚要推辞,只觉得脖颈之间一片冰凉,一道泠泠寒光抵在他的颈项之上——竟是汪直抽出的宝剑。

“公公,您这是何意?”

陈钺一惊,单腿跪在地上。

“请你跟我一起回去呀。”

汪直笑得灿若桃花。

“小的何尝不愿意?只是小的职责所在,不能离开山海关以南。”

陈钺之前只觉得汪直跋扈,没想到他如此反复无常。

大滴大滴的冷汗从他的额头冒了出来,感觉到那刀锋一点点地贴近自己的喉咙,陈钺急忙自辩。

“难得你还知道这‘职责’两字!”

汪直冷笑一声,手臂微微一抬,一道血丝出现在了陈钺的喉结下方。

“你若是还记得你身为辽东巡抚的职责,怎么会勾结宦官,串联外族,陷害同僚,折辱兵士!我看这‘职责’两字,你陈钺不提也罢!”

“公公,此话怎讲,陈某冤枉啊!”

陈钺越听越是胆战心惊,这个汪直自从来了辽阳城,不就一直处在自己的掌控中么?

他说的这些,到底是何人告诉他的!

“冤枉?是了,陈大人,我也觉得你‘冤枉’。”

若是陈钺能够抬头,就能看到汪直一双星眸中布满了霜寒。

“本督公心内良善,最是看不得好人受屈。”

汪直说着,更是用力地将剑柄往下压。

“更何况,陈大人与本督公这段时间相处,并手抵足,亲如兄弟,你说是么?”

“是!”

陈钺急忙大声答道,“这一定是有人见不得小的与公公交好,嫉妒小的,所以才会构陷于我。”

“哎呀呀,‘构陷’……你那么惨,杂家心里听了更加不忍了。”

汪直说着,一把将宝剑撤回,低头笑道,“为了以证清白,就请陈大人给我回京,下西厂大狱吧!”

“什么!”

陈钺闻言大惊失色。

西厂大狱!

那个传说中与锦衣卫北镇抚司诏狱比肩的人间炼狱么?

自己若是进了那个地方,焉得还有命在!

“我们西厂办事,最是妥帖,从不搞冤假错案的。”

汪直一脚踢上呆若木鸡的陈钺的肩头,让他扬起脸,看着自己。

“等陈兄你下了狱,杂家一定四处为你奔走,收集证据,好为你‘洗脱冤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