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第3/3页)

沈书行接下酒壶,端详一番:“一壶酒罢了,值得你这么开心?”

谢明舟索性坐下,大喝了口,调笑道:“这你就不懂了吧,人生在世,美人与酒最难得。”

说完,他举起手里的酒壶,挑眉看向沈书行。

沈书行侧头,望着想和他碰壶的人,月色下,一双桃花眼带着似醉非醉的朦胧。

他心下一动,默默移开眼,怕再看下去,会泄露了不该有的东西。

入戏的谢明舟微微一愣。

——刚刚沈玉桥移开目光的动作,和历史上的沈书行几乎一模一样,似乎想隐藏什么。

沈书行递上酒壶,发出清脆的碰撞声响。

谢明舟沉浸在月色里,眺望前方慢悠悠道:“百姓乃立国之本。现如今朝廷内斗,边境战乱,百姓还在水生火热中,还有很多事需要我去做。”

说完,沈玉桥和徐导同时蹙了下眉。

台本里,并没有这句。换句话说,谢明舟临时加了明帝当时的政见。

徐导紧紧盯着镜头,明明是离别的日子,为什么谢明舟会莫名其妙加这么一句?

霎时间他才回过神来,心底闪过欣赏。

当年的明帝和沈相能推心置腹,除了情义深,还有一层重要的契约——政见一致,抱负相同。

抛出这层关系,才能让观众深刻理解到明帝和沈相之间的羁绊。

沈相,应该是最懂明帝夙愿的人。他捏了把汗,担忧沈玉桥能否接上这一段戏——

沈玉桥淡淡接上:“百姓安居乐业,偃武修文,才是立世之道。”

偃武修文,在战后的暗世里为百姓泄下一抹光。

沈玉桥竟然接下他的话茬,还点出当年明帝和右相的夙愿,谢明舟十分赞赏点了点头。

沈玉桥内心松了口气,自从那天NG多次后,他回去对沈书行一角可下了功夫,连《治国通鉴》都翻出来看了遍,绝不能再被谢明舟压戏。

徐导欣慰地舒展眉头,沈玉桥在谢明舟的带领下,领悟力也在飞速增强。

“时辰不早。”谢明舟盖上酒壶盖,作势想起身,“我也该走了,一会被人发现溜出来就麻烦了。”

“阿舟。”沈书行再次换了他的小名。

“嗯?”谢明舟顿了顿,回眸。

“路上小心。”

短短一句,却道出了沈书行的担忧。

谢明舟眸子明亮,拍了拍沈书行的肩膀,语重心长:“阿行,保重身体。”

沈书行小时候体弱爱咳嗽,但随着刻苦练武,已经长得比他都高,武力也越来越强,再过几年估计比武都比不过了。但谢明舟就爱唠叨沈书行的这茬。

最后一个长镜头,谢明舟靠坐在沈玉桥身边,望着眼前的黑夜,眼底泛起一抹怀念。

历史上,这是他最后一次和沈书行这么肆无忌惮喝酒。

当他从凉州归来后,朝堂政变,他被迫登基为王,沈书行也渐渐从礼部坐上了右相之位。

他为君,他为臣,中间永远隔着君与臣的鸿沟,再也没法像旧时挚友一般嬉闹。

徐导看着远镜头里的两人,配上后方的月色,一黑一白,极为相称。

这时,身后的副导却急忙跑来:“徐导!好像有个资方的老板过来现场了!”

徐导疑惑抬头:“资方?谢总?”

“不是。”副导不可置信说,“好……像是傅总。”

徐导呆了片刻,立刻放下剧本,急忙往场后跑。

傅沉故带着李秘书站在场边,一旁还站着位姿态高雅的老太太,目光不停往场内观望。

一看真是傅总本人,徐导立刻走上前:“傅总怎么亲自来了?”

他们这小剧组,只是傅氏的子公司的子公司的项目,上头老大怎么会亲自来现场?况且,一会还是剧组的粉丝探班时间。

李秘书解释说:“徐导好,傅总今天在这考察投资项目,顺道……过来看看明文传媒的项目。”

“我过来看看就走。”傅沉故淡淡说,“你们继续拍。”

话音刚落,一旁的工作人员们望着房顶,小声嘀咕。

“哇他俩好配!!!磕拉了磕拉了!”

“摸手了摸手了啊啊啊!”

“每天近距离看他俩也太爽了啊啊啊!太般配了呜呜!”

傅沉故神色一敛,朝房顶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