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旗帜(第2/2页)

场上参赛运动员退场,新的冰舞搭档进场。李勤发现熟人莫名惊诧,意味深长的赞了一句。

“你那什么表情?想笑别憋着。有你这个例子在前头,我相信待会儿轮到单人滑,一定能看到更多熟人。”

“东三省这地界,如果真用心去找,还是能挖出来不少野生好苗子的。放眼全国,这里恐怕是冰雪运动最普及的地方了。”

南侧看台第三排,李勤边看边点评,透露了不少教练圈子里的秘辛。

王熠听着看着,适时发出几声惊叹,很好的担当了捧哏这一角色,心里别提多过瘾。

将近中午十一点,八对冰舞组合滑完,十二位男子单人滑参赛者,分成两组开始比赛。

按照国际惯例,六分钟热身,一个一个登场,伴随着或抒情或热情的短节目曲目,按照青年组的技术动作标准,表演着各自的节目。

视觉效果方面,幼稚简单虽然无法避免,但就算是王熠,当初也经历过这个阶段。

更何况这十二位参加比赛的小选手,其中好几位给王熠和李勤带来了惊喜。

后内结环三周跳,后外结环三周跳,后内点冰三周跳,就算分散到了不同的人身上,至少让现场零零散散的观众,北看台下方裁判席上的十几位打分裁判,看到了他们身上蕴藏的可能性。

他们年轻,他们拥有未来。

只要天赋不差,继续用汗水和热情浇灌,终有一天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徐添喜!你看我之前说什么来着?”

11:20分,男单短节目第十一位运动员开滑,第十二位运动员在教练的带领下来到了冰场边。眼尖的李勤眼睛一亮,拍了拍王熠的肩膀抬手一点。

顺着方向看过去,王熠果然发现了一位老相识,花样滑冰国家队男单成年组,刘丰、胡文彬的教练徐添喜。

再看他的身边。

跟这一个脸颊圆圆胖胖,留着一副毛寸,身穿一身黑色表演服的小胖墩。

呃……

或许不应该说胖,仔细观察之后王熠发现,那位小选手顶多只能算是脸比较圆,肩膀比较宽,骨架比较大,腰身和手臂这类地方还是劲瘦的。

只是这个身高,明显超过一米七了吧?会不会长得太着急了点。

天生身体条件这么多不足,眼界老辣的徐添喜会选择带他,只有一个可能,这孩子的技术天赋一定特别出众。

“下一位参赛者,白旭宁,十四岁,哈尔滨。”

“短节目音乐,《罗密欧与朱丽叶》。”

王熠:……

行吧,微胖罗密欧。

我期待着你的表现。

倒数第二位小男单退场,名为白旭宁的少年登场。

王熠听着明显拷贝自伊凡·贝利亚的短节目音乐,心中默默期待起他的表现。

没有让他跟李勤多等,比赛一开场,简单的启滑亮相过后,微胖罗密欧挣脱了背景音乐的束缚,用一个完成质量相当不错的勾手三周跳撼动全场。

紧接着,执行联合跳跃时,后内点冰三周跳接后外点冰三周跳同样轻松完成,但很明显,他滑着滑着,已经彻底忘记了音乐。

第三个跳跃。

左脚前外刃进入,抡动右腿发力起跳的阿克塞尔跳。

第一圈半,第二圈半,第三圈半!落冰,滑出,摇晃,翻身,瑕不掩瑜!

十四岁,阿克塞尔三周跳,足以被选进国家队。

身体条件虽然确实不是最好,但天赋潜力不容忽视。王熠看在眼内,真的很好奇他将来会走到哪一步。

“嗯~还算不错,恭喜老徐又找到新寄托。”

两分五十秒,白旭宁自顾自滑完,冰场上空的音乐比他慢了三秒落下。

李勤抬起双手鼓了鼓掌,转头看了身边的弟子一眼,心中暗自感慨。

花钱搞联赛固然好,可这孩子显然还没有意识到,他的存在到底对这项运动在国内的发展意味着什么。

偶像,旗帜,吸引无数年轻人尝试这项运动的源动力。让无数家长心甘情愿花钱,培养孩子能力的模板。

如果他没有记错,前段时间参加会议时,公布出的花样滑冰普及率数据,可是足足比两三年前翻了五倍还多。

日常教练群里说的话题,也早已从谁谁谁外头上一节课多少钱,转到了最近参加滑联考级的人数变多了上。

这么说吧。

自家弟子的价值,要远远大于他举办的这个联赛。

两者对于花样滑冰在国内的意义,前者是雪中送碳,久旱逢甘霖。后者嘛,最多只能算是恰逢其会,锦上添花,刚好赶上了一个好时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