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君子本爱财(第2/4页)

安裕容便是如此这般,怀着最罗曼蒂克的企盼,行动上却努力向普罗列塔利亚特看齐,在皇城禁宫西面寻了一家旅舍做临时住处。此间离禁宫不过数里,即使步行也只需一个多小时。而总统府就设在禁宫西南侧万象楼。京师西面是碳薪木石等物资进入皇城的必经之道,亦是皇城垃圾废料运出京师的唯一路途,故这一片地方离禁宫不远,住的却都是世世代代为皇家卖苦力的本地百姓。安裕容选了家档次偏高的旅舍,价钱不说与海津租界比,就是与下河口稍微繁华些的地方比较,居然还要便宜不少。

吃罢早饭,收拾停当,安裕容决意先去一趟杜府,替徐文约拜望杜家老爷,顺便与杜家大公子结识一番。杜府位于城东,与旅舍恰成相对之势。安裕容雇了一辆人力车,顺着皇城金水河玉阑桥外朱雀大街前行,自西向东,恰从禁宫门外经过。望见那一片朱红的宫墙与金色琉璃瓦殿顶,安裕容终究还是没忍住,叫车夫靠路边停下,坐在车里默默端详。

深秋的阳光斜斜照在这一片宫殿上,沉肃壮丽的朱影与辉煌闪耀的金光交相辉映,似乎与从前每一个宝光华盖銮與登殿的大朝会日并无不同。然而目光下移,却见紧闭的宫门两侧,空旷冷清,再无金甲银戈的御前禁卫列队而立。百余步外,竟然沿着宫墙脚摆了一排摊贩推车,正在售卖瓜果菜蔬。禁宫是京师中心所在,御街乃交通辐辏之途,这么一打眼瞅去,围拢一堆挑拣讲价的人还真不少。

安裕容一时说不上来心中是何滋味。

当日登船出海,前往西洋大陆,曾想过就在异域他乡了此余生。最后却没忍住回了国。申城上岸,眼见故国改朝换代,面目全非,闪念间也曾犹疑是否要北上谋生。转头就马不停蹄买了火车票。落脚海津后,心中笃定不到迫不得已不入京师,谁能料想安顿不过两年,终究还是主动回了这个地方。

几名妇女拎着装满果蔬的提篮自宫门前慢悠悠走过。安裕容轻叹一口气,向车夫道:“走罢。”

车夫很会揣摩顾客心意,问:“客人要到近前去瞧瞧不?加两个铜子,绕禁宫兜一圈。若赶上运气好,还能打敞开的角门瞧见里边走动的太监宫女。北边墙外还能看见御花园里的假山树木,可清楚呢。”

安裕容笑笑:“多谢你,不必了。”心想,御花园的假山,小爷五岁就爬过。御花园的树木,也曾折过它几根枝丫。

瞥见车夫盘在头顶黑油油的大辫子,问:“你这辫子倒是留着,怎的没剪?”

车夫道:“那些个学生娃年轻好时髦,还有官家老爷们要守新规矩,才上赶着剪辫子。我一个拉车的,剪不剪没人计较。辫子剪了容易,留起来可难。我听说,皇上可还在这宫里头住着,谁知道什么时候又回来管事了呢?客人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安裕容没答话。算起来皇上今年也是十四岁了。搁在过去,正是举国上下大张旗鼓张罗大婚仪式的时候。一别多年,且不说没机会见面,即使见了面,恐怕也是相逢不相识,形同陌路罢。

安裕容既然决意要陪颜幼卿上京师来,自然将种种情形都做了揣测。当初知道他离京的人不少,知道他从申城港口出了洋的却是没有。皇上还在宫里头住着,那么从前的旧人或许也有许多还在京里头住着。然而这些年变故迭起,意外频生,安裕容自认不仅改头换面,更堪称脱胎换骨,想来昔日故人们大概也都有了不一样的面貌,无法轻易辨认了。

连禁宫门前都成了集市,曾经一张张高贵骄傲的脸,大约不会比宫城的砖墙更经得起岁月搓磨。

莫名想起十几岁,自己模样最好的时候,被人含沙射影地嘲弄:“玉容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安裕容回头眺望,目光冷淡:寒鸦日影依旧,昭阳殿如今没准已被野草淹没了。

转开念头,想着幼卿还有两个月才能从军营里出来,自从重逢以来,似乎从没分隔这般久过,相思之苦颇有点儿难熬。又想不过两个月时间,须尽早寻个挣钱门路,搬出旅舍,安置一处住所,好叫幼卿早些习惯常与自己同住。

杜府之行,便算是重归京师第一站罢。

“早听文约说安贤弟人中龙凤,今日一见,果然令人心折。”杜家大公子有个十分老派的读书人名字,叫做召棠,字芾然,一身行头却相当时髦,西装领带革履,手执镏金司第克(文明杖)。年纪与徐文约不相上下,却已有了发福之相,身材肥圆,笑容可掬,是极易与人亲近的样貌。

两人坐在小花厅内喝茶叙话,都是善于交际之人,不过三言两语间,便似故友知交,十分投机了。

安裕容已经拜望过杜家老太爷,送上徐文约精挑细选的厚礼。杜老爷年逾古稀,成日不做别的,专事颐养天年。见面后安裕容仔细留意,大约先入为主的缘故,勉强能把眼前老者与从前偶尔照过面的侍读学士杜翰林对上号。察其言行神色,杜翰林对于曾经的蕴亲王府二公子,显然是毫无印象了。真当他是世居海津不出名的儒商之子,未过门的外孙女婿之友。说是受准外孙女婿之托前来拜访,其实不过上门攀交情拉关系的晚辈,不远不近寒暄一番便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