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抱抱,亲亲,还有,对不起。(第2/3页)

没想到周一回来后,连隐将空白表格原封不动地还给了朗琢玉,说他不需要。

朗琢玉问不出原因,连隐无论如何都只是说自己不需要。

后来朗琢玉没再在食堂见到过连隐,不知道他是故意躲开了,还是状况改善了。他看起来和别的学生没有任何区别,不像是仍有困难的样子,朗琢玉就渐渐将这事忘记,像是对待普通学生一样对待连隐。

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了五年之久,如果不是连隐这个时候再次提起,朗琢玉.根本不会主动想起来。

他没想到连隐将自己的话记了这么久。

夜色温柔,朗琢玉靠在床边,看向连隐。当初那个瘦弱的少年长高了,虽仍纤瘦,却变得开朗了很多,他有在努力地好好生活。

连隐被看得有点不好意思,双手抱膝,下巴支在膝盖上,他说:“是我自己贪心不足,当时北城大学的校长推荐名额,我没拿到,却怪你骗我。”

他这么说了之后,朗琢玉忽然就将五年前的那次帮助和毕业时连隐对自己的莫名指责联系在了一起。

西城一中作为省重点中学,和北城大学有一个合作计划,这个合作计划现在已经没有了,连隐那一届算是最后一批享受这个政策的学生。

这个计划是北城大学自主招生的补充政策,除了理科生的竞赛和各种培养计划,西城一中的校长每年有一个推荐名额,选择普通文科高考学生中最优秀的那一个,被推荐的学生可以享受降十分录取的优待。

听起来这个推荐名额是校长说了算,实际上校长也没办法左右这个结果,毕竟最优秀的学生全校人都心中有数。北城大学也会亲自审核被推荐学生的成绩与品行。

为了有个显性的规则,避免不公,这个名额的选拔会持续一个学期左右,从高三上期的期末考试开始,到最后一次模考,根据成绩排名,选择平均排名最靠前的那个学生推荐。

当时文科整个高三年级,只有连隐和莫涵两个人可称为这个名额的竞争者,他俩经常位列第一第二,第三名的学生变动很大,并不稳定。

因为连隐和莫涵在同一个班,学校就让朗琢玉来负责平时考察,并最后拟定,提交审查。

最后一次模考成绩出来之后,连隐的平均排名最靠前,莫涵只低他零点几,也就是多考了一两次第二名的差别。这个名额自然应当是连隐的。

但就在推荐名额马上要提交校长审核的时候,连隐被教导主任抓到了违反校规,他的手机在枕头底下被搜出来了。

高三越到后期,有些差生越散漫,那段时间学校出过几个大的违纪事件,校风校纪抓得正严。连隐的手机是中午午休的时候,被教导主任当着一寝室六个人的面,从连隐枕头底下翻出来的。

十几只眼睛同时盯着,连隐百口莫辩。

一中是寄宿制学校,学生可以带手机,但是手机必须在周日晚上返校之后关机上交班主任,由班主任保管,周末放假时交还,其余时候学生身上一律不许带手机。

其实这个规矩本没有那么严格,学生偷偷将手机带回寝室藏好,没被发现也不会发生什么,就算被老师看到,也就是没收叫家长。

可谁让这件事撞到了抓风纪的口子上,手机还是被胆大包天地放在了枕头底下这个位置,很难不让人认为这个学生随时都在偷偷躺着玩手机。教导主任怒火中烧,一定要重罚,当作典型来杀一儆百。

尤其连隐还是个好学生,威慑效果更好。

朗琢玉知道这件事后也很震惊,如果真要按违反校规来警告连隐,那推荐名额肯定没了,北城大学不会要一个在高中时期就不守纪律的学生。

朗琢玉和校领导们找到连隐,问他到底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不老实上交手机。

连隐说:“我交了。”

朗琢玉有些怒其不争,语气不算好,质问他:“你说你交了,那手机为什么会出现在枕头底下?”

连隐沉默,然后硬邦邦地说:“我交了,我没拿手机。”

朗琢玉将手机放在桌上,开机,问他:“这是不是你的手机?”

“是。”连隐承认。

“你说你交了手机,可我看了柜子里没有你的手机,这个手机你也确认是你的,你怎么解释?”

连隐咬咬牙:“我不知道。”

接下来无论朗琢玉怎么问,连隐都坚持说自己一定是交了手机的,没有玩。

但是让他解释为什么手机会出现在枕头底下时,他又会沉默片刻,说:“我不知道。”

这种态度让教导主任越发笃定这个学生在嘴硬,对连隐的观感可谓是掉到了谷底。朗琢玉也失去了耐心,他每周收了手机之后第一时间会把手机放进带锁的柜子里,柜子的锁完好无损,不可能是有人撬锁把手机拿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