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教育报雏形(第2/3页)

这一点,在下午的清谈中体现尤为深刻。一个个高谈阔论的,仿佛天下大事尽在他们掌握之中,可张文海却发现,他们的见识无比浅薄,不要说和普通学子比,就是和还未入试的明安小子比,都要差上许多。他被荼毒了一下午,一句话就没有说。最可恨的是,临走前他还听见柳社长对那个领他进来的人说了一句,这个新来的除了有点钱之外简直一无是处。他心累不已,就连争辩都懒得了,只想早点回家睡觉。

听完张文海的悲惨遭遇后,屋里的人都笑了起来。楚辞笑完之后,心里却有了想法。

……

到前衙点卯后,楚辞命人去敲钟,准备将大家召集起来,开个会。

听到钟声的官员动作迅速的来到会议室,一个个的都先抢后面的位置坐下,生怕待会被楚辞点起来批评。在门外的楚辞看见里头一团乱,就咳了两声,而后里头立刻静了下来,老老实实地在各自的位置上坐好。

“各位来的正好。上次让大家去各地县学调研的事大家已经都完成了。你们递上来的东西我也都看了,写的很是详细,出现的某些问题也做了分析,这点很不错。”楚辞先对他们的工作提出了褒奖,然而已经习惯楚辞作风的众人却不敢放松,因为他们知道,红枣之后就是大棒了。

果然,楚辞又开口了:“不过大家也明白,光是做到这些并不能解决目前的问题。从大家递交上来的东西可以看出,我们漳州府出众学子数目并不多。但这并不是说明学子们学习不刻苦,而是供他们学习讨论的机会还是少了。有些东西在课堂之上能够学到,可是有些东西却不能。”

底下的人此时议论纷纷,不知道楚辞又想说什么了。不在课堂之内,难不成要他们去外边吗?

“大家也都是经历过乡试的了,自然清楚乡试时的考题和县试不同,里面除了四书五经之外,更多的还是有关于时事的。若是乡试时还像以往一样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话,恐怕根本考不上。”楚辞说的话虽有些刺耳但却是事实。他们之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到后面才认识到一点的。如果他们能早点明白这个道理,恐怕中举的时间都会缩短一些。

“那依大人之见呢?”

“楚某记得,当年在西江省县学求学之时,县学附近开了一家茶馆,每隔一段时间便会有说书先生过来讲大魏最近发生的比较重要的事情。我们这些学子平日出不去,但是都会花钱买上一份抄录下来的内容,之后与学社友人互相讨论,交流想法。正因为这样,楚某才不至于做个睁眼的瞎子。旁的不说,单说最近省城传来的消息,除了官府之中,还有哪些人关注了?这本是朝廷大事,然而我们本地的学子却也一问三不知,这说得过去吗?”

楚辞提出的问题非常现实,他也是在张文海入假社这件事上得到的提醒。这些人能够成立学社,其实是一件好事,但是他们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只是夜郎自大罢了。而大部分有能力考上秀才举人的学子都在书院里读书,除了朔望日外,他们根本不可能出来参加什么学社。这就导致了,坐在一起交流的都是似懂非懂的,能听懂的又没机会坐一起交流。

王明想了想,说道:“那依提学大人您的意思,是要他们在学堂内起个社,平日里多讨论一些国家大事?”

“这也无不可。但无人监督引领,恐怕会流于形式。”这是楚辞担心的问题,当初他们袁山学社是因为陈子方有经验才能组织好,不像其他人起的社,只谈一些附庸风雅的东西,反倒让一些学子无心学习了。

“那,每个学社都派一名夫子镇着,这样一来,就不怕他们胡乱行事了。”有人提议道。

楚辞又摇头了:“学社都是下学之时开展的,凭什么让人家夫子下学之后还围着学生打转?若本官让齐大人你每日下衙之后留下来办差,你可愿意?”

可不能因为自己是上级部门就随意给下级部门增加难听,有一句说得好,上面动动嘴,下面跑断腿。你给夫子额外增加工作,人家万一情绪不好无心教学了怎么办?到最后被害的还是学子,反倒与初衷相违背了。

“那怎么办呢?”坐在下首的官员们一个个愁眉苦脸,似乎都在很认真地想办法。其实大部分人根本不在意这些学子能不能学到东西,横竖他们漳州府学子乡试也没考好过,他们不认为只是结个学社就能让他们上进了。

但这其中也有小部分人是在认真想办法的,他们觉得能拥有像楚辞这样勤于公务,用心良苦的上司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

过了一会之后,周青说话了:“提学大人,下官这些天了解了一下漳州府各家学堂的习惯,他们一般都是上午读书背书,下午讲解其意的。讲完之后就做课业直到散学。我们可不可以这样,就把这些要探讨的东西放到课堂之上来处理。这样既不用耽误夫子们的时间,学子们讨论之时也有人引领了。”